目录
一、聚焦家族财富保护与传承
二、李鸿章家族财富传承策略及其启示
三、家族基金会:家族精神和财富传承的不二之选
四、破解家族财富传承的密码
信息详解
一、聚焦家族财富保护与传承
2016-05-09 07:24:53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5月7日,中信信托在深圳主办了“财富传承与家族繁荣”财富峰会,正式挂牌成立深圳财富管理中心,这也是中信信托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深圳等区域的财富管理中心布局再进一步。
据了解,中信信托深圳财富管理中心将集中关注高净值人群家族财富保护传承。中信信托副总经理包学勤表示,眼下,第一代高净值人群正在迎来家族传承与企业接班的高潮,如何让家族的财富、名声及信念传承永续,成为了众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信信托高度关注高净值人群对于财富管理与传承的需求,而家族信托作为家族财富管理领域的一个近乎完美的工具,集合了资产隔离保护、财富传承和财富保值增值三大功能。
据了解,目前,中信信托家族信托业务分为定制化家族信托与标准化家族信托两种服务类型。其中,定制化家族信托的设立起点为人民币3000万元,信托期限十年以上,能够根据客户的意愿量身设计信托条款,在追求信托财产的安全与稳健收益的同时,对受益人进行激励或限制,对其行为进行引导,传导家族愿景及理念,助力家族基业传承。
中信信托深圳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谭锋在活动中表示,未来,深圳财富管理中心将与广州财富管理中心协同联动,进一步关注珠三角地区高净值人群的家族财富安全,为他们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和投资产品,提供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作者:陈若然
网页链接:http://dwz.cn/3kH6zh
二、李鸿章家族财富传承策略及其启示
2016-03-14 16:18:49 来源:银行家 作者:王增武
据《合肥李文安公世系简况》统计,截至2001年,李鸿章家族后代数百上千子孙中的博士和博士后已有10位,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研究员已有58位,获中级职称的有40人,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有30人,具有大学学历的已有168人,其中还有老六房的李家昶和李家景等“航空母舰”级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从财富管理的增值、传承与家业治理角度而言,李鸿章家族财富积累不外乎家族人员从官的工资收入以及清政府时期的陋规收入亦或官商督办企业及房地产投资的经营收入等,推崇教育至上的家业治理经验,鉴于此,本文我们主要从李鸿章家族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传承两方面陈述李鸿章家族的财富传承策略及其经验借鉴。
有形资本五代传承
李鸿章及其嗣子李经方均通过“遗嘱”进行有形资产的传承,受宗法制影响,李鸿章的遗嘱架构基本秉承“一代男性均分”的基本理念,而李经方的遗嘱则体现较多现代化的元素,其中五代传承架构和保证家族永续的私人银行业务最具代表性。接下来,我们以李经方遗嘱为例阐述李鸿章家族的有形资本传承策略。据《李经方遗嘱》(简称“遗嘱”)内容整理,李经方的有形资产以住宅、宅基地或商铺等为主的房地产,约有12处,公司股票证据7张,砖瓦厂等产业3处,银行存单6张,田产5处,应收账款5宗,现金2份7.3万元,价值明确的遗产价值总额为72.6万,租金明确的田产租金总额为2.35万石。
下面,我们从组织架构、受益人结构和受益财产情况三方面详述“遗嘱”内容。总体而言,作为遗嘱的见证人,周孟文还作为受益人之一李国受益财产的监察人,原因在于李国 素有心疾。李经方在制定“遗嘱”时,赋予监察人周孟文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在当下的家族财富管理或企业传承也具有很大意义,原文为“国素有心疾,所分授各产或现款,今由予委托周孟文为监察人,督察其各产财政出入,国一切须听受周孟文支配,不得违抗。如不遵从孟文,可代表予随时以法律制裁之”。此外,李经方对大管家周孟文的回报是利济轮船局的十万元股票,免费赠与,也是李经方遗产分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李经方遗嘱的受益人结构上至家族长辈,下至重孙第三代,中间兼顾妻妾和管家周孟文,即“兼顾五代、人产确定”的家族财富传承权益重构思想,有意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事实上,从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遗嘱”旨在照顾到家族中每个人的权益。结合“遗嘱”内容和受益人结构,可以总结其家族财富传承特点如下:
第一,直产外息。对儿女等直系血缘的一代,则直接分配房产或地产的所有权,而对上辈和同辈等“外人”则只赋予其财产的使用权,特别地,上辈或同辈名下的遗产也多以波动性较大的权益类资产如股票等为主,如刘四姑太太等长辈只是在有生之年之年拥有遗产利息的使用权,待其过世后,则对其名下的遗产进行二次分配。其中,作为李经方家族的管家,周孟文则是直接获得利济轮船局的10万元股票。
第二,顺位继承。对某些资产,李经方遗嘱明确应“长房继承”的顺位继承思想,如“遗嘱”第18条中规定由其从父亲李鸿章手中继承而来的周太夫人祭产等,当时继承来源的原因则因李经方是长房,接下来,依然要传给长子国焘和长孙家,且以后永归子孙之长房者继承管理,他房不得干涉、争论。“遗嘱”的第1条和第11条是顺位继承的第二种表现形式,以第1条为例,将芜湖城内外的房地产租金收益分为三份,其中两份为李经方自身的养老费,其余一份为国焘家用,当李经方过世后,其原来享用的养老费归国焘继承,国焘原来的一份家用则由家骥、家均分为二。
第三,二次分配。在一次分配中得息的受益人过世后,会将其名下的遗产分配给儿女和孙辈,基本原则是“人人有份,顺位分配”,也就是说儿女和孙辈中本人或本人的子女至少其中一个拥有二次分配的权利,如刘四姑太太名下的股票权的二次分配受益人是家骥的儿子,即李经方的重孙。再如妾王氏和妾陈氏名字遗产的受益人分别是其女儿国芸和其女儿国华的儿子,即妾陈氏的孙子等。妾王氏和妾陈氏的受益额基本相当,分别为5.3万元和5万元,这也体现了遗产均分的基本思想。最后,对于没有生儿育女的妾吴氏,李经方分配2.3万元的现金作为她的养老金和丧葬费用,不存在二次分配问题。
第四,家族永续。前述的遗产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方案的结果是将遗产直接分配给了儿女或孙辈,即在“遗嘱”设立时已经出生在世的儿女或孙辈均有受益权和受益额度。事实上,为保证继续家族永续,作为“遗嘱”的指定人,李经方不仅考虑了已经出生在世的子孙,而且还兼顾了尚未出生的子女以及已出生和未出生中的“德者”,即“遗嘱”中的第31条,这是当下国内私人银行或家族信托等具有传承性质家族财富管理工具的先驱。主要内容是李经方从“少至老”在“一大银行”存入不计其数的存款,且没有存券,与银行之间的约定是“凡吾名下之款,吾子孙将来有德者,该银行当然付给,无德者亦无从妄取分文。”显见作为委托人的银行是否支付给其子孙的决定条件则是其子孙是否有德,此处的“德”则是双方议定的支付条件。
无形资本有形转化
从生命周期资产—负债角度而言,家族财富管理不仅涵盖前述的有形资产管理,还应包括社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形式资产的传承管理,我们知道,李鸿章因家族几代人的努力而官居直隶总督等要职,也并非现在大家常说的官二代或富二代等,一定程度上而言则是依靠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的教育经历。鉴于此,本节我们重点介绍教育经历和婚姻关系等李氏家族无形资产的传承情况。
曾门一入官运亨通
不惑之年考中进士的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当时曾国藩仅仅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即编写史书的闲官,而李文安当时就安排儿子李瀚章和李鸿章拜师学习“经世之学”,兄弟二人此后成了“曾国藩”的得力助手。1855年,曾国藩在江西设立湘军后勤处,李瀚章任后勤总管,即曾国藩的“钱袋子”。1858年,当李鸿章的团练队伍在安徽丢盔弃甲时,举家前往江西投奔大哥李瀚章,然后择机入驻曾府,如同李鸿章考验其首席管家盛宣怀一样,虽然曾国藩比较欣赏李鸿章,但还是让他再江西做了一个多月的冷板凳,最后还是李鸿章托同年陈鼐前去说情才留了下来,后因援兵上海组建淮军而名声大噪,得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婚姻资本无形有形
纵观李氏家族的豪门婚姻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婚姻在强化家族关系以及无形资本的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李鸿章与学生兼战友刘秉章家族之间有七门婚姻关系,与太湖赵家即李鸿章的继室赵小莲家族的婚姻关系至少有六门,与安徽合肥张家即父亲李文安的亲家之间的婚姻关系不少于五门,与安徽寿州孙家即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人、咸丰状元、光绪帝师孙家鼎家族之间不下于七门姻亲关系,再者与安徽泾县朱氏家族即明洪武朱元璋的后代之间通过李凤章的儿孙至少促成了三门姻亲。除了与刘、赵、李、孙、朱五大家族的强大婚姻关系网外,李鸿章家族在淮军系统内的亲家还有很多,如刘铭传家、周胜波家等等。最后,李氏家族不仅在淮军系统内的婚姻关系网错落有致,豪门关系的阔亲家还有很多,如江苏巡抚薛焕、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以及段祺瑞等。接下来,我们仅以李鸿章家族和段祺瑞家族的婚姻关系网为例来说明婚姻资本的传承情况。
据史料记载,李鸿章孙子李国杰一直留任官商督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的总办,在与国民政府有关轮船招商局所有权关系发生的一系列冲突后,1932年12月27日,上海地方法院以“以国家财产作抵押向美商公司借款、出卖国家利益等”为由判处李国杰有期徒刑三年,剥夺公民权利四年。之后,段祺瑞因工作关系遇到蒋介石,并和他说:“国杰的事,就看在中堂大人的面子上,就算了吧!”几天后,蒋介石就放了李国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营救”李国杰的过程中运用的“人际关系”:第一,家族关系,李国杰与李国源是堂兄弟,李国源是李昭庆的孙子,李国杰是李鸿章的孙子,熟知李鸿章和李昭庆是兄弟关系;第二,婚姻关系,段祺瑞的女儿段式萱是李国源的原配夫人;第三,工作关系,段祺瑞的祖父段韫山办过团练并隶属于李鸿章的淮军,算是李鸿章的下属,此外,段祺瑞17岁那年前往投靠的一个叔叔也在军中,同样也是李鸿章的下属;第四,教育关系,段祺瑞20岁时就读于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陆军学校),24岁时当李鸿章向选取一批人去德国进修时,段祺瑞以第一名的身份入选,回国后备受重用。事实上,段祺瑞将女儿许配给李国源也算是报答李鸿章的知遇之恩。当然,段祺瑞“打声招呼”就能释放李国杰,同样也是因为段祺瑞是蒋介石在保定讲武堂就读时的校长。简言之,促成段祺瑞施救李国杰的关系有多种,但李国源与段式萱之间的婚姻关系则是中枢。
结束语及经验借鉴
目下,由改革开放孕育的家族企业已进入或正在进入传承阶段,事实上,在研究家族企业的传承之路时,不外乎两种方式三条路径,即传亲的实际管理和虚拟管理以及传贤的职业经理人方式等。从家族企业的传承角度而言,李氏家族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就是传贤传亲表里如下,即在子孙有能力的条件下传亲,如李鸿章在组建幕府时,只有大儿子李经方和女婿张佩纶有幸位列其中,因李经方有译才,通五国文字,性格沉稳,勇于人事,而张佩纶有辩才,粗中有细,口无遮拦,耿直可爱。而当子孙没有能力时,则选择传贤,如在经营官商督办企业时选择有能力的人做担当,同时与对方“约定”当子孙有能力时再交给子孙,如盛宣怀过世后的轮船招商局董事由李鸿章孙子李国杰顶缺。
此外,李经方遗嘱分家析产机制的直产外息、顺位继承、二次分配以及家族永续等特点对当下的财富传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鉴于李经方是盛宣怀家族分家析产机制的监督人和领导者,因“一代、均分、传男”特点中的宗法制下的“传男不传女”思想导致其后期因女子继承权而引发了一系列财产继承风波,估计受此影响,李经方在制定遗嘱不仅考虑了在世的五代中的所有人,同时还兼顾未来要出生的儿孙后代,在二次分配中,则将前辈和妻妾名下的权益类资产直接分配给前辈和妻妾的子孙,而对没有子嗣的妻妾,则直接分配给现金,供其基本生活和死后安葬,以上这些特点对多姻家族的财富传承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精神和物质同传承。如引言所述,李氏家族数百上千的后人中人才辈出,到了第四代“家”字辈已基本完成家族“富不过三代”的传承,其中老六房在海外还有家昶、家景和家曙三艘“航空母舰”级企业家。众所周知,李氏家族的教育理念和家风精神以及尊师重教和屡败屡战的精神传承等是李氏家族得以基业长青的根基所在。事实上,除此之外,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老六房的情况,可以发现,李氏家族的“才子”李经方以及“首富”李凤章的三儿子“李经翊”都是从老六房过继来的,结合李经方遗嘱中的遗产分配策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老六房及其子孙的成功是精神传承与财富传承的结合体。
第四,无形资本的有形化。纵观李氏家族的成功经验,基本将工作经历、教育经历、兼职经历以及婚姻关系等无形资产进行有形化转换,如李文安因同年关系将儿子李翰章和李鸿章送入曾国藩幕府做学生,进而推开李氏家族这一扇豪门。再者,李鸿章家族的婚姻多在淮军及幕僚中结网,如李鸿章将同事加战友的女儿赵小莲娶为继室,成就赵小莲赵氏家族的“帮夫运”。最后,在救国杰案例中,充分运用蒋介石与段祺瑞之间的师生关系以及段祺瑞与李鸿章的师生关系等教育资本,以及段祺瑞女儿段式萱与李鸿章侄孙李国源之间的婚姻关系等无形资本。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士英 HN071)
网页链接:http://dwz.cn/3kHeaZ
三、家族基金会:家族精神和财富传承的不二之选
2015-10-28 14:41:03 来源:中国慈善家
一个家族基金会的建立能够让家族的后人把家族的荣誉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会继承先人的光荣和梦想,不断地追求卓越,创造新的辉煌
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希望工程创始人
讲到家族基金会,要把现代慈善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一个联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强的慈善基因,在《易经•坤卦》中就提到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在国际红十字会总部和《圣经》《古兰经》的经义一起挂在大厅里。讲到仁者爱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春秋时期,还有一位范蠡,三次创业成功,三次散财做慈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榜样。
另外,《弟子规》里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佛教讲慈悲为怀,而且佛教说“自他二利,人人成佛”。
现在很多人在研究慈善的时候,说中国慈善不行,因为中国缺少宗教的文化传统。实际上,孔子、孟子、管子,他们比耶稣早出生了500多年,已经有很好的慈善文化的传承了。
家族慈善、家族基金会对于家族的传承价值有哪些?一个家族基金会的建立能够让家族的后人把家族的荣誉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会继承先人的光荣和梦想,不断地追求卓越,创造新的辉煌。所以,家族基金会在世界的慈善领域是引领潮流的。家族基金会、家族慈善能够让家族更和谐,让后人更幸福。
我拜访过美国一个不大的家族基金会,我问他们为什么美国人喜欢做家族基金会,他们告诉我,父亲留下一笔财富,建了一个不大的家族基金会,因为有了这个基金会,几个兄弟姐妹每年都要在一起开会,讨论家族慈善怎么做,现在正在选后人接班,让后人选择最幸福的道路。
光是财富的传承可能富不过三代,或者只有财富而没有精神的话,财富的传承是很困难的。慈善将给财富的传承注入一种精神,这样一种精神能够使家族从富一代变成创二代、善二代、善百代,可以说,家族基金会、家族慈善是家族财富和精神传承的不二之选。
来看看世界几个古老的家族传承。
德国富格尔基金会传承了500年。这个家族最有意思的是,500年前建立了一个老人社区,现在还在运行,还保留着61栋建筑,而租金500年来一直没变。另外它还有一个传统,入住的老人一定在道德方面比较好。
日本法师温泉传承了1300年。1300年前,一个法师发现了这个温泉,看到它对身体很有好处,就在那里建了温泉旅馆,给那里的村民服务。这个法师去世前,告诉家人,要把温泉继续管理下去,为村民谋福利。
至今,这个家族已传承了46代。据说这还不是日本历史最久的企业,有一个建筑公司传承了1400年。
中国的财富从现在起可以认真讨论成就百年基业,建百年老店。过去所有的财富都毁掉了,这件事情我们需要深刻反思。
在国外,我们看到很多财富家族不光是为家族留下东西,给人类也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财富多了干什么?要办教育,办文化,办艺术。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是财富家族留下来的。希望在中国再也不要发生毁灭财富的事情。
家族基金会对于社会有什么价值?首先,家族基金会和公司基金会相比,它没有市场利益的诉求,更加纯粹。家族基金会有财产的独立性,可以为社会创新承担风险,比尔•盖茨发明的风险慈善就是这个意思。
比尔•盖茨基金会现在搞的是艾滋病和其他疾病药物的研发,药厂不愿意做,政府不会做,家族基金会来做。他可以自己决定钱往哪里投,如果有风险自己承担,这是基金会在推动社会创新方面的价值,所以慈善的财富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说到家族基金会,有些人误解,家族搞慈善,腐败了怎么办?什么叫腐败?腐败是把别人的钱拿到自己口袋里。家族自己拿钱做慈善,自己再拿回去,你会干这种事儿吗?这是不合逻辑的。所以家族基金会一定是腐败率最低的,几乎是不会有腐败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已经给家族基金会做了铺垫,在基金会的理事当中可以有1/3是家族成员。
我想提美国的几个慈善家族。
RR Donnelley 1864年在芝加哥创立了印刷公司,1871年时,芝加哥发生大火,家族企业完全烧掉了,付之一炬。RR Donnelley提出,工人一个不辞退,共度难关,不要政府一分钱救助,因为政府也很困难。这个故事被传为美谈。
后来有一次RR Donnelley找JP摩根借钱,JP摩根听说他来借钱,马上无条件借给他100万美元,不要任何条件。现在这个家族传承到第五代。这就是这个家族能够兴旺的原因,因为他们有这么好的文化基因和社会责任感。
说到洛克菲勒基金会,这个慈善王国在改变世界。他们家族有72家公益机构,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3年成立时一共做了10个项目,其中9个在中国,包括协和医院。我很吃惊,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他们回答,因为洛克菲勒当时认为中国是一个最重要的国家。在那个时代洛克菲勒就这么认为了。
更了不得的是,在这100多年里,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为人类贡献了112个诺贝尔奖—成立于1891年的芝加哥大学获得87个诺贝尔奖,成立于1901年的洛克菲勒大学,主要在生物工程学类获得24个诺贝尔奖。另外洛克菲勒基金会推动绿色革命,被诺贝尔奖委员会称为拯救了10亿人的生命,诺曼•博洛格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福特基金会由家族基金会发展为现在的独立基金会,在社会创新领域有无数的丰碑。他们在70年代发现了孟加拉的尤努斯,尤努斯颠覆了扶贫的理念,过去扶贫只是给钱,从他开始实验小额贷款,穷人拿到贷款不仅要还本还要付息。现在孟加拉有900万家庭受惠于尤努斯的小额贷款。
比尔•盖茨基金会特别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做风险慈善,通过创新来解决社会问题。美国和英国的研究机构在研究了百年慈善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过去那些给钱式的慈善是浪费钱,对改变社会一点帮助都没有。那种滥行布施的慈善,不仅不是功劳,甚至是罪恶,因为实际上你在养懒穷人。现在进入到创新时代,要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比尔•盖茨在风险慈善的第一线,不断地投入,他可能失败,但是只要成功,他就会改变人类的命运。
第二个是比尔•盖茨建立了双治理结构。比尔•盖茨基金会没有钱,它得到的捐款全在比尔•盖茨信托,通过比尔•盖茨信托赚钱,再把钱的收益返到比尔•盖茨基金会,基金会仅仅是花钱的机构。这种模式中国的一些企业家也正在学习。
再来看看中国一些企业家在家族慈善相关方面的运作。
曹德旺,几年前捐出35亿福耀玻璃(600660,股吧)的股权给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河仁基金会,因为财产的转移涉及到税的问题,现在还欠国家6.72亿元。
陈发树,承诺捐赠83亿股权,因为涉及到税的问题,还没有实现转移。但是陈发树已经投资5亿建立了新华都商学院。怎么解决资产转移这个问题?有待于公益信托,通过信托的方式,资产不要马上转移,但是可以锁定这个资产用于慈善。
卢德之,注册2亿成立了华民慈善基金会。他宣布要建立百亿级基金会,现在由于制度的原因,资产不能顺利地实现转移。
王健林,承诺将捐出万达公司90%的个人财富,成立王健林基金会。
牛根生,2004年建立了老牛基金会,并设立了慈善信托。这个信托资产目前已经增值到40多亿,每年有几个亿的收益捐到老牛基金会,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建立儿童博物馆等等。老牛家族要原汁原味地学习洛克菲勒家族,所以他的儿子和女儿成立了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
马云已经采取了“基金会+公益信托”的模式,基金会已经在浙江注册,去年在新加坡设立了公益信托基金,以后信托的收入都捐赠到马云基金会。马云基金会的目标是成为亚洲最大的家族基金会。
何巧女刚刚宣布捐赠30亿东方园林(002310,股吧)的股权给巧女基金会,这是一个家族基金会,以公益信托的模式,或者逐步把捐赠的股权收益转移到基金会。她提出要和比尔•盖茨及另外几个企业家捐资设立中国公益慈善学院,推动中国的公益慈善教育。
还有宗庆后。2011年我们一起开了家族基金会的国际研讨会,在这个会上宗庆后宣布今后会建立家族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将来要设立像诺贝尔奖那样的奖项。
当年比尔•盖茨到中国劝富人捐款时,宗庆后没有参加,他说我现在还要做企业,要把企业做大,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建企业,解决那里的就业问题,给当地带来税收,这实际上也是在做慈善。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
比尔•盖茨提出到中国劝捐的当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我说“中国富人不急于学美国富人捐财产,中国企业家应该先做好企业家,再做慈善家。”中国企业家现在做出来的东西还让我们不放心,还存在那么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马上让他们成为慈善家,恐怕是拔苗助长,是不现实的。
今天,中国的财富已经到了传承的阶段,很多富人会选择做慈善,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中国的家族基金会的目标应该是小型化、普及化,这会成为家族基金会的主流。我最主张的是,不管有多大的财富,在现行的法律环境、税收制度等条件不是很有利的情况下,只建一个200万注册的基金会就可以了,然后加上公益信托。
看一下美国,美国现在有98000家基金会,企业基金会很少,只有2700家,中国现在的企业基金会比较多。美国的社区基金会有700多家,类似于公募基金会。
美国的基金会90%以上是独立基金会,主体是家族基金会。关于美国家族基金会的研究,大家会看到,美国的家族基金会估计有8万家左右,5万美元以下资产的占50%,50万美元以下资产的大概占了将近90%,所以在中国不需要追求大。
美国的家族基金会从1990年到现在,将近70%成立于最近20多年。美国的家族基金会关注的领域,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其中,教育和健康这两个领域超过了50%。
2011年我到比尔•盖茨的办公室,他说了一个观点,他说在中国劝说富人捐赠财产比在美国更容易。我问此话怎讲?他说,因为中国的富人大部分是财富第一代创造者,他们可以比较自主地决定财富怎么安排,但是美国的富人除了最近两三年有一些新富阶层以外,大部分都是传承者,财富捐赠与否需要集体决定,不是一个人能够拿主意的。后来我到美国和其他慈善界人士讨论这个话题,他们都同意比尔•盖茨的这个观点。
网页链接:http://dwz.cn/3kIM2i
四、破解家族财富传承的密码
2016-04-27 11:01:13 作者:本报记者 钟兰
中国高净值人士,尤其是“创一代”企业家们,正在遭遇财富大变局。对于他们而言,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资产,做好资产配置,从而成功实现财富传承,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汤盛泽,工行湖州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从浙江林学院园林系毕业后,一个偶然的因缘,入了金融这个行当,并且一做就是17年。凭借体贴入微的细致服务和专业的理财知识,他为湖州当地不少大型私企老板、民营企业家管理着数亿资产,做好他们的财富管家。
什么都要懂一点
手上打理亿万财富的汤盛泽,理着干净的小平头,戴着无框眼镜,看上去沉稳干练。他的办公室面积不大,却布置得特别雅致。墙上三幅油画,桌上是刚刚煮好的功夫茶,旁边的条几摆着一小块沉香,雾色的烟袅娜升起。
汤盛泽说,为高净值人士打理财富,就意味着什么都要懂一点。“比如字画、古董、红酒、高尔夫,这些都是投资者平时感兴趣的内容。要和他们拉近距离,首先你自己得是个生活家。”
汤盛泽甚至把画展搬进了自己的私人银行办公室,他会不定期放一些比较小众的艺术家作品,“一来为了装饰,二来这些作品有增值空间。”汤盛泽说,很多客户多年交道打下来,都成了朋友,很放心地把钱交给他打理。
神奇的“4321理财法则”
很多人会好奇,富人究竟怎样理财?有没有啥秘诀?
汤盛泽说,其实不管你有多少积蓄,一千万也好,一万也罢,都是要进行规划的。目前,最受高净值人士推崇的还是“4321理财法”,掌握好其中的诀窍,便可守住自己的资产,在跌宕的市场中进退自如。
具体说来,就是将手中的资金按照以下比例来划分:40%的资金用来配置风险偏低的固收类产品,比如银行系理财产品;30%用来做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像股票、VC、PE等;20%的资金用来做“保命的钱”,可以配置黄金、健康险、终身寿险等产品;最后10%则用来做流动备用金。
“遵循好这个法则,基本上可以实现资产保值的目标。对于高净值人士来说,防范资产贬值风险,远比获取高额收益更重要。”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高净值人士已经突破100万人。从2000年开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9700多亿元增长到63万多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五倍。中国已经成为私人财富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高净值人士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财富传承的比重,从第五位上升至第二位。
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困扰,恐怕是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汤盛泽说,在实际工作中他也遇到了很多这样的案例,不少60后“创一代”找不到接班人,或者子女兴趣不在家族企业上,面临着财富难以传承的窘境。
其实,成功的财富传承分为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传承三个阶段。财富保值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包括投资地域多元化、投资工具多元化等。在此基础上的财富增值,则建议将投资重心从债权投资转至权益投资。传承作为第三个阶段、也是最核心的,需要重视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只有真正树立了责任观念和财富信念的家族,才能实现财富的顺利传承。
汤盛泽说,他们从众多高净值客户中获得启示,每一个成功保有财富的家庭都拥有一些美德,比如美丽、团结、真实、热情、富有同情心等,这些爱的因素会推动高净值人士更加注重教育、健康、情感以及个人成长,从而推动整个家庭财富长期保有增值空间。所以,爱是家族财富传承的基石,足以抵御市场的瞬息变化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网页链接:http://dwz.cn/3kIU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