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财富传承集团:瑞丰德永http://www.rfdy.hk/fund/99.html#206907
二、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
http://finance.jrj.com.cn/focus/jiazuchuancheng/
三、信托统一登记制度预计年内出台
http://trust.hexun.com/2016-04-05/183124795.html
四、家族信托误区 家族信托常见的四大误区
http://trust.jrj.com.cn/2016/03/17071420701881.shtml
五、财富架构师:为富豪管理财富的人,中国真正意义家族财富传承才刚刚开始
http://www.shengyidi.com/news/d-1934227/
六、家族财富传承的奥秘
http://www.cb.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6&id=1012222&al
七、中信银行推出家族信托业务 助力财富传承
http://news.ifeng.com/a/20160317/47924189_0.shtml
八、私·礼·传·家——平安的家族企业传承之道 财富不止于拥有,更在于传承!(组图)
http://stock.sohu.com/20160115/n434573323.shtml
九、家族财富管理的本土路径
http://money.hexun.com/2015-11-23/180738857.html
十、默多克又结婚了!有家族信托了不起啊?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08/17/21894927_540538457.shtml
信息详解
一、财富传承集团:瑞丰德永 http://www.rfdy.hk/fund/99.html#206907
二、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
http://finance.jrj.com.cn/focus/jiazuchuancheng/
三、信托统一登记制度预计年内出台
2016-04-03 15:58:09 来源: 中国经营报(北京)
业内呼吁良久的“信托财产移交制度”或在2016年有所突破。
在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银监会提出要设立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信托产品统一登记制度。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目前银监会和国务院法治办已经对相关内容进行调研,预计年内出台草案。
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信托资产规模达16.3万亿元,假设信托资产中仅有1%的信托资产有转让的需求,那规模也有上千亿元。
不动产进入信托免税待解
截至目前,包括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外贸信托、中融信托等信托公司都相继推出了家族信托服务。
与海外健全的法律体系相比,中国信托登记制度特别是非现金信托财产移交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伴随着信托业规模的飙升,这一缺陷使信托公司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巨大瓶颈。
中信信托业务部高级经理周剑平表示,业内争议的“信托登记制度不健全”,其实质指的是某些非现金信托财产移交的配套制度建设滞后。核心其实就是不动产财产的安排。
由于中国缺少信托登记制度,股权或者不动产转移到家族信托中的时候,视同第三方之间的交易过户,需要交税。而股权和不动产这类重资产交易的税费很高,因此客户在选择以该类资产设立家族信托的时候顾虑很大。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第三方机构的认同。
普益财富信托研究员范杰认为,在实操当中,信托公司面临的问题是,非现金财产一般要通过交易行为将所有权转入信托。众所周知,房产等的交易成本十分高昂。
在此背景下,业内呼吁推出“信托财产移交制度”,将包括房产在内的非现金财产交付信托视为同一控制人的财产转移行为,不需要纳税,以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负担。
从《信托法》颁发至今15年的时间,监管层虽然一直在加速完善信托登记制度工作,但始终未有实质性突破。
今年1月银监会提出要建立信托产品统一登记制度后,银监会和国务院法治办已经进行调研,预计年内推出草案。市场普遍认为,监管层释放的这一信号,对信托公司从事的家族信托而言,将是新机遇。
家族信托高门槛或降低
中信信托市场管理部高级营销经理、家族信托专家吴征表示,如果信托登记制度能够确立下来,家族信托业务的开展瓶颈即将破除。预计待信托登记制度和信托配套税收制度推出后,家族信托即将开启真正的蓝海。
信托协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6.30万亿元,较2014年末的1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0%,信托业迈入16万亿元时代。
即便仅有1%的信托资产有转让的需求,那规模也有上千亿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这一市场,信托流转的潜在市场规模也可能高达数千亿元。
根据《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当下中国高净值人群最为看重的财富目标即为“财富保障”与“财富传承”。已经开始考虑财富传承的高净值人群比重也已高达46%,约13%已设立家族信托。
年初,中信信托首次发布了所管理家族信托的规模。截至2015年底,中信信托通过与保险、银行等各个合作方共同服务的家族信托客户超过200位,预计管理资产达数十亿元。中信信托家族信托服务的客户数量与受托资产规模在行业内均位居前列。
业内人士预计,如果非现金信托财产移交的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后,原本普通人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的家族信托门槛或可下调。
2016年,中信信托率先推出定制化与标准化两大类综合家族信托服务。其中,定制化家族信托的设立起点为3000万元,信托期限10年以上,标准化产品的起点为600万元。
如果房产纳入信托资产计划无需纳税的相关制度破冰的话,以北上广眼下房地产市场行情预测,大多数普通家庭所拥的房产资产价值至少都在数百万左右。这或将改变信托公司以往只着力拓展高净值人群的家族信托业务现状。
信托公司之所以大力布局家族信托业务,也源于中国高净值人群不断增长的现状需求。对于高资产净值客户来说,家族信托有效实现了财富保值增值功能。
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4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12万亿元;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已超过100万人。
中信信托市场总监程红强调,家族信托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托产品,而更多是作为一种财富传承工具,一套私人财富的解决方案。家族信托的信托期限动辄10年甚至更长,并不追求绝对的高收益,投资偏向于更加保守、稳健的资产。
网页链接:http://trust.hexun.com/2016-04-05/183124795.html
四、家族信托误区 家族信托常见的四大误区
2016-03-17 07:14:48 来源:南方财富网 作者:佚名
尽管中国在2001年就出台了《信托法》,但在2013年以前,国内家族信托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直到2013年起,陆续有不到10家左右的信托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家族信托,国内家族信托才开始崭露头角。然而长期以来,市场对国内家族信托存在许多误解,特别是频频见诸报端的部分评论,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诚不虚也!对家族信托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离岸信托比国内信托好,国内法律不支持家族信托,股权和房产无法信托,婚前协议等民事契约可以取代家族信托,家族信托在保护财产方面存在先天缺陷。
误区一:离岸信托比国内信托要好
部分境外离岸信托从业人员出于某些个人目的,在宣传离岸信托业务的同时,有意贬低国内信托,长此以往,导致一些投资者对国内信托能否实现财产隔离存在疑虑。有报道称,当前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客户当中,约七成来自内地。
事实上,国内家族信托和离岸信托各有自己的功能和优势,而且在合法性、维权能力、交流便利等方面,国内家族信托比离岸信托更有优势。
首先,《信托法》要求在国内开展信托活动必须持有信托牌照,这意味着,离岸信托的主体资质可能得不到承认,其信托的合法性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其次,当离岸信托在产生纠纷时,很可能会陷入国内司法管辖鞭长莫及的困境;第三,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也会带来服务的困难。
因此,除非把资产转移出境,否则国内信托还是更有优势。
误区二:国内法律不支持家族信托
有观点认为,中国的信托制度不完善,只能做理财信托,无法实现真正的家族信托。
无须讳言,中国信托行业确实长期以来只存在大量的商业信托,主要服务于融资和投资活动。但没有做,并不表示不可以做,更不表示法律不支持。《信托法》起草小组组长江平先生曾经表示:“基本的法律关系规定得很清楚,一个信托关系里面谁是委托人,谁是受托人,财产关系怎么来定,这个基本法律有了”。可以说,2001年出台的《信托法》在信托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则上已经与国际接轨,是一部比较先进和前瞻的法律。
还有的人认为信托建立在二元所有权体制上,与中国的一元所有权体制不相适应。江平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说了起草小组当年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变通:《信托法》采用了“委托给”这个特定的词汇,既不触及基本制度,也说明了所有权转移的含义。同时,他们在《信托法》的具体条文中,保障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实际上也就达到了信托的隔离功能。
其实,这个问题是民法传统国家的普遍问题,不仅仅中国有,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都有这个问题,例如瑞士、法国、德国等,这并不妨碍家族信托的发展。而且,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之中,许多法律部门在存在错位和矛盾,这并不应当成为法律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障碍。中国的法律制度一直在摸索中发展,用教条主义的笼头去套快速完善中的中国法律,必然无所适从。对此,江平先生认为:“《信托法》模糊也有模糊的好处,这个法律大的问题并不存在。”
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家族信托大多数都是在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之后才逐步明确规则。中国的《信托法》在吸收借鉴他国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家族信托的基本法律制度,有一个更好的开端。
误区三:民事协议可以取代家族信托
在处理婚姻、继承、监护或者其他家庭事务的时候,大多数律师往往建议当事人采取婚前财产协议、婚前财产公证、婚内财产协议、监护协议、遗嘱、遗赠抚养协议或其他相关的协议等方式。但受到相关法律规定的限制,这些协议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事人的需求,在现实当中效果有限,或者会带来诸多的麻烦。例如,如果采取协议方式对夫妻之间的忠诚义务进行约定,很可能被认定是无效的。
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家族信托也许是一件更好的选择。
和民事协议相比,家族信托能够有效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家族信托是委托人单方与受托人之间的协议,不需要家庭成员同意,甚至可以按照委托人意愿不让家庭成员提前知晓相关安排;
二是家族信托受《信托法》调整,可以排除《婚姻法》和《继承法》里面一些不符合当事人意愿的法规约束;
三是家族信托对财产采取持续管理和隔离管理的模式,无论财产如何变动,都会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实施。
误区四:家族信托在保护财产方面存在先天缺陷
在众多说明家族信托好处的案例中,梅艳芳信托给所有家族信托业者敲响了一记警钟。
为避免母亲挥霍和受骗的风险,确保母亲能安享晚年,梅艳芳去世时将财产交给信托公司管理,按照梅艳芳的意愿,其母亲只能定期领取生活费,而不能直接支配遗产本身。
这一案例被许多家族信托业者作为说明家族信托好处的典型案例而广泛传播。但梅艳芳去世后数年来,其母多次针对信托公司提出不理智的诉讼,要求解除信托而直接支配巨额遗产,进而发生高额的律师费。信托公司拨付律师费后,表示信托财产已经无力支付梅母的养老院租金,梅母穷困潦倒被逐出养老院,梅艳芳设立信托的初衷还是没能达成。
许多人将此作为“家族信托之殇”。
笔者对此持中立看法。本案固然是家族信托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但其根本原因并非家族信托本身造成的,而错在缺乏与之配套的信托保护机制。
所谓信托保护机制,就是设立独立的信托保护人,与信托受托人、受益人之间形成制衡机制,其职责以执行委托人意愿为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在梅艳芳信托中,由于缺乏制衡,受托人对于受益人不理智诉讼所产生的高额律师费的拨付要求,采取了事不关己,甚至是纵容的态度,是信托保护人缺位情况下发生道德风险的一种典型状态。
基于财富传承的考虑,在家族信托中,委托期限往往跨越委托人的生命周期,甚至长达几代人,而委托人去世时,受益人不一定具备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甚至不一定掌握财富传承的隐私信息。
如何有效传递遗嘱、信托合同、家庭契约等法律文件,如何保守当事人隐私,持续维护和受益人的权益,则成为首要问题。如果将这些事务交给金融机构管理,不但将造成金融机构的管理压力,不利于其发挥资产管理专业机构的特长,而且存在发生单方道德风险的可能。
应当由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充当信托保护人的角色,传递当事人的意愿,保守当事人的隐私,维护当事人及其家庭的权益。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中华财富传承管理师联盟在全体系计划中,新添了“信托保护人”的角色,中华遗嘱库与金融机构分别负责事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实现了财富传承职能的进一步细分。
网页链接:http://trust.jrj.com.cn/2016/03/17071420701881.shtml
五、财富架构师:为富豪管理财富的人,中国真正意义家族财富传承才刚刚开始
2015-08-26 08:11·投资 时代周报 韩玮 阅读:1161
摘要中国家族办公室作为一个产业来讲仍处于极早期的发展阶段,这一方面是指机构这一端,另一方面则指家族这一端。因为,中国真正意义的家族财富传承才刚刚开始,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失败的教训。所以,富裕家族必须自己亲自学习。
笔挺的西装、锃亮的皮鞋、经过精心修饰的面庞,8月22日是周末,但上海虹桥开发区的一栋高档写字楼里聚集了不少正装出席的年轻人。
在这里,东林家族办公室正在举行东林学院的奠基典礼,这个学院的办学目的是要培养国内顶级的架构师人才。
这里的架构师不是传统的IT架构师,而是一种正在国内兴起的为超高净值人士服务的财富架构师。形象地说,财富架构师就像是家族办公室的“客户经理”。
在中国,家族办公室的概念还很新鲜。过去30年,中国的家族财富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如今中国的第一代财富拥有者正对财富以及财富与家族的关系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比理财师更了解海外衍生品”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财富架构师是个陌生的概念,甚至,与之紧密相关的家族办公室也是个神秘的机构。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合伙人接触过不少欧洲的家族办公室。据其介绍,荷兰服装品牌C&A进入中国之前,他们的家族办公室就首先抵华,为一些家族成员打前站—帮助他们安排住房、办理签证、落实子女教育、咨询包括地方公司法规、个人所得税缴纳等一揽子事务,完成家族后方平台的搭建。
东林家族办公室创始人江欣荣经常提到的另一个经典案例是,东林家族办公室创始人江欣荣曾处理过一宗较为复杂的家族遗产分配案。客户把大致的思路告诉江欣荣后,希望由家族办公室,而非本人出面,与他的四位太太协商遗产分配问题。
这些只是家族办公室的部分功能。按照美国家族办公室协会的定义,这是一个专门为超级富有家庭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和家族服务,使其资产的长期发展符合家族预期,并能够顺利进行跨代传承和保值增值的机构。
所谓超级富有家庭,国际上通常的门槛是财富净值超过1亿美元。在国内,有的家族办公室要求客户的净资产达到3亿-5亿人民币以上,有的则宽限一些,一般来说分为300万-1000万美元以及3000万美元以上两档。
“国内常见的情况是,当企业家的公司上市后,他会突然获得一大笔现金。有些人的做法很简单—找几家私人银行,每家各给几千万。其实,这不是高效、理想的理财方式。家族办公室的价值之一就是为整个家族量身定制财富管理、传承的总体方案。”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龚乐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财富架构师就像是家族办公室的“客户经理”。“高净值人士首先需要知道如何搭建财富构架,然后挑机构,接着再选产品。”江欣荣说。
通常,家族办公室可以运用多种工具帮助客户搭建财富构架,比如家族信托、家族基金、控股公司、控股护照、私人银行、保险机构等。
东林家族办公室给每位家族客人的“标配”通常包括一位财富架构师、一个资产配置顾问以及一支财富管理传承顾问团队。如果有需要,还会增加从事公司并购业务的团队。
“我倾向于把架构师看成一座桥梁,他并不需要精通法律、会计、金融、保险等专业,但要有能力把这些专业人士联合在一起。当我需要金融服务时,通过他就能找到金融师,需要法律服务时,又能通过他获得律师。”在8月22日的这个开学仪式上,一名家族二代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这位身着博柏利经典款男士衬衫的年轻人认为,“财富架构师就像一双眼睛,通过他们可以看到更好的传承工具和衍生品”。
有业内人士这样理解,目前国内的财富管理可以分为3个层次,最底层是金融产品销售;其次是做财富保值增值工作的理财师;最后是架构师,他们直接为高净值家族工作,工作内容除了理财,还包括财富的保全、传承等。
“我接触过很多国内私人银行的理财师,他们的眼界所及通常是国内的理财产品及信托业务,对海外衍生产品的学习还没有达到国际化的水准。而后者是我更想了解的。”前述家族二代这样描述财富架构师与理财师的区别。
拒绝财富来源不明者
事实上,2008年以前,家族办公室和财富架构师并不为很多人所了解,也不太受欢迎,前者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比如,2007年江欣荣就约过很多人,有人一听,“啊,这个办公室我们公司早就有了,是一个内务的行政办公室嘛”。
更多人则直接拒绝。有个老板是这样说的:“小江,跟你喝杯茶可以,但你让我在这个市场里拿8%-10%的回报,我们还是慢慢再谈吧。我现在睡个觉,30%就出来了。”
2008年之所以成为转折点,是因为金融危机爆发了。到了2009年,一些人转而主动约访这位摩根大通私人银行香港团队前高级副总裁。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正规的家族办公室大多要求富豪财出有道,官员、与政界有关的富豪以及财富来源不明的暴发户都被排除在外。
江欣荣解释称,“我们一直教育财富架构师,KYC(know your client)很重要,如果不清楚客户的财富来源,那么,很多海外架构尤其是私人银行部分是很难操作的。而且,我们在香港是全牌照业务,全部受到监管”。这也使得国内家族办公室通常以民营企业家为主要服务对象。
而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最近几年实体经济不景气,一种焦虑感弥漫在不少民营企业家的身上。投入家族办公室怀抱的杭州中艺实业董事长李韧就坦言,“以前,一个项目要是没有20%-30%的回报根本不予考虑,但现在的想法完全变了”。
从二三十岁下海做生意至今,李韧自言对风险没有太多认识,因为过去,中国经济几乎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但前几年,GDP退到了8%,温总理说一定要保8。后来,我们又开始保7。而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每年能有2-3%的增长就已经很不错了。”
李韧认为,那个猪都能飞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而自己已经到了一定年纪,资产也积累了一些。“所以,我现在考虑的不再是如何一年多赚多少钱,而是如何真正管好自己的资产,如何让资产按照比较合理的水平增长。而这种能力,很多以前的成熟的企业家都完全不具备。”
而上述家族二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几年,我的感受很深刻,国内的实体经济情况确实不好。我希望一些高端架构师能从国外引入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国内企业家渡过难关,或者至少企业陷入危机时,海外能有少量的留余。”
随着高净值人群的风险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还注意到了另一重风险—从2012年至今,遗产税开征的风声越吹越紧。
有二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们的父母确已在考虑财富保全的问题,而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往往不同,因而他们需要有经验的架构师。
以往,内地家族找到江欣荣,更多是出于投资需求,希望将一部分资产部署到海外,但2013年以来,更多家族倾向于就子女问题来寻求意见,例如移民到哪里,国籍如何选择,能否通过海外信托设置子女继承等。
“中国真正意义的家族财富传承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国内的家族办公室行业还处于极早期的阶段。
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课程主任高晧博士的观察, 目前,国内有三类家族办公室正在齐头并进发展。第一类是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超高净值客户需求而创办的家族办公室,例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上海信托等;第二类是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辞职创业,牵头创办的联合家族办公室,目前在国内有50-100家;而第三类则是家族自己创办的家族办公室,其中既有只给自己家族管理财富的单一家族办公室,也有同时给其他家族做财富管理的联合家族办公室。
东林方面提供的资料则显示,目前,亚太地区约有1万位可投资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高净值人士及家族,但只有约100个家族办公室,且半数以上位于澳大利亚和日本。
“我们预测,未来10-20年,中国家族办公室的市场容量是1000-2000家,管理的家族财富总额可能达到5万亿-10万亿人民币。”高晧说。
急剧增加的市场需求,让“理财师”之上诞生了“架构师”。
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外的家族办公室中其实没有单独的财富架构师职位,也不会特别强调架构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教育体系是让大多数企业家都对资产安全性具有足够的认识—而国内很多企业家并不具备。
这也是江欣荣开办架构师培训的原因之一。从第一期的培训课程介绍上,时代周报记者看到,这些学员需要学习家族办公室、法律、财税、海外架构、保险概论、财富管理概论、身份规划、风险控制8种类型的课程,其中,海外架构方面包括海外私人信托类型、用途、主要司法属地介绍;基金会介绍及应用;VIE架构等内容。
架构培训的另一强劲需求方是家族一代、二代。以东林的培训班为例,首期学生40名,均为内部学员,其中,60%是江欣荣所在家族办公室的架构师,40%是他们服务的家族一代、二代。而从第二期开始,培训班准备对公众开放,但主要针对有财富保值、增值、传承需求的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人士及家族,“他们对这种课程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我们暂未考虑收费”。
“中国家族办公室作为一个产业来讲仍处于极早期的发展阶段,这一方面是指机构这一端,另一方面则指家族这一端。因为,中国真正意义的家族财富传承才刚刚开始,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失败的教训。所以,富裕家族必须自己亲自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高晧说。
网页链接:http://pe.pedaily.cn/201508/20150826387496_all.shtml
六、家族财富传承的奥秘
深度阅读 来源:《投资有道》 2013-09-09 阅读:17335 评论:0
默多克与邓文迪离婚,令世人浮想联翩:这会是又一幕豪门恩怨吗?财产分配不仅仅只是八卦报道,更重要的是豪门财富传承和家族企业延续。
利利亚娜是谁,很多人或许不熟悉。但若提起欧莱雅,却无人不晓。她就是欧莱雅家族的继承人,也是欧莱雅集团的最大股东。她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如今仍是欧洲最富有的女人,据悉她的身家达300亿美元。
与很多豪门相比,欧莱雅家族人丁稀少,四代人加姻亲一共只有7名成员,但却没有逃过争产怪圈,掌门人母女的争产官司几乎囊括了所有豪门恩怨的元素:金钱与欺骗、家族与政治。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克菲勒家族。家族创始人老洛克菲勒的财产在今天约值2000亿美元,远超当今任何富豪。令人称奇的是,如此”空前绝后”的财富,经历几代人,不但没有引发任何争产风波,更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这种良好的家族财产传承不仅依靠道德约束,更重要的是财产传承理念与制度设计,有效避免了后代争产和滥用财产。
据悉,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现代企业制度之下,子承父业的传承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豪门究竟该如何维系家族财富?历史上的超级富豪是如何避免败家后代的?本期封面故事,就与您一起来探讨家族财富传承与管理的奥秘。
中国财富家族“1.0”时代
中国家族企业主多为“50后”、“60后”,目前已基本进入55岁~70岁。而企业由家族继承人担任“掌门”的比重仅为1.42%,这充分表明目前中国富裕家族仍多为“第一代”掌控,还处于富裕家族的“1.0时代”。当一代“掌门人”渐入花甲,家族财富的管理与传承问题便扑面而来。
近30年来,很多人开始有钱,而近10年来,很多人开始非常有钱。“对于中国富豪的崛起,有人曾这么调侃。
在过去数年,中国GDP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近年来全球经济下滑,中国依然保持了8%的增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预测未来三年的高净值人士和超高净值人士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而到了2015年,高净值人士人数将达到近200万。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富豪面临的问题也开始集中爆发:最早的”富一代“已面临退休,”富二代“开始登台。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子女争产、创业兄弟阋墙、患难夫妻反目等各式豪门恩怨开始频繁上演,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命运。
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人士人群由于财富分布更为复杂和分散,对系统风险的抵御能力更强,因此反而对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担忧略低。
但上述人群认为个人和家庭风险具有一定不可预见性,因此对婚姻和个人健康风险的关注度相对更为突出。而这些,正是家族财富管理所关心的范畴。家族财富管理理念与制度建设在中国开始出现抬头之势,吸引了不少机构纷纷试水”家族财富管理业务“。
门槛:资产量5亿人民币
根据业内人士的介绍,目前能够称得上财富家族的,必须是资产量至少在5亿人民币以上,可投资金额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而根据恒久财富董事长兼总经理许苓介绍,国际上通常的标准,财富家族资产量必须达5亿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在500万美元以上。
在家族财富管理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做得比较成熟。犹如美国作者比尔·邦纳在《家族财富》中提出,国外的家族财富管理不仅关注财富长久传承,同时也关注家族文化的传承。
高晟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唯告诉记者”国外成熟家族财富大多是硬结构的参与,法律结构、税务结构,遗产传承结构等相对而言比较完备。“也就是说除了资产的规划(保值增值)、子女的教育等重要的内容,他们还特别注意构建”坚实的结构“,以保障家族财富和文化的长久。”其中投资策略、法律顾问、税务筹划等是重要的实现手段。“
由于家族财富管理业务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仅以相关法律条文为例,美国有三万多条法律,而中国只有280条。“因此,中国的家族财富管理各方面都处于初始形态。
在采访多家涉及家族财富管理业务的机构时,记者发现,目前家族财富管理的种类还比较单一,不外乎四种:资产的规划(保值增值)、子女教育和传承、生活品质和健康管理。
“1.0时代”
田唯认为,在中国能够达到家族企业门槛的,大部分是企业家。财富家族与企业不能分离,这在世界上很少见。根据相关数据的介绍,中国家族企业主大部分集中于“50后”、“60后”,目前已经基本进入55岁~70岁,其中60%~71.6%为私营企业主;而由家族继承人“掌门”的比重仅为1.42%,这充分表明目前中国富裕家族仍多为“第一代”掌控,也就是处于富裕家族的“1.0时代”。
北京方鑫汇投资管理中心机构业务部总经理赵鑫介绍,巨额财富积累背后鲜明的时代特色,决定了中国家族企业财富人群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基于历史原因,第一代家族企业主都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创业,他们努力拼搏、自力更生,但很少涉及到金融行业,只是把金融行业当成非主流业务。”恒久财富首席培训师毛妮妮介绍,大部分一代企业家都是传统行业出生。
也正因此,在第一代企业家看来,“由于国内竞争环境的恶劣,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竞争压力较大,使得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专注于企业经营,考虑如何做大做强。而较少专注到家庭理财上。”
发达国家的富裕家族显然已走过了这一阶段。深圳前海金融学院执行董事陈国定说,国外的家族财富管理客户(以下简称为家族客户)由于处在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中,家族企业的竞争压力不太大,对于企业的发展,要求稳健即可,因此会有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生活品质和子女教育上。
不过,近年来,国内的富裕人士亦开始“觉醒”。?分家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雇佣了CEO等原因,逐渐变成了非家族企业,使得“富一代”渐渐意识到家族财富管理中的问题。而遗产税的出现,也提醒他们对财富传承早做打算。
“富人们很担心其财产是否能够按照既定规划进行分配。”陈国定认为,家族传承的公平性和保障性问题,是他们除了企业发展以外的重点。
由此可见,资产的规划和子女的教育传承,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家族财富客户最为关注的话题。对于生活品质和健康管理,由于一代企业家朴实的“时代基因”,关注度相对较低。大部分理财机构表示,生活品质和健康管理在家族财富管理业务中的比例不超过20%,多数时候更低。
各路机构抢滩
基于中国式家族的特点,中国的家族财富管理领域也呈现出较为初始的形态。目前“成功的家族企业设有投资团队负责投资管理,更多的是管理现有的资产。”许苓认为,这不是正规意义上的家族理财。
事实上,由于家族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要求服务于家族客户的不仅仅只是一位理财师,而往往是整个团队。
这催生了财富管理机构的热情。他们试图和国外的家族财富管理机构一样,对家族以及家族企业进行服务。目前来看,专门为家族进行财富管理服务的机构凤毛麟角;大部分财富管理机构是以一部分业务切入家族财富管理,“刚开始是为高净值人士进行财富管理,随着他们需求的增多,便进入了由点到面的家族财富管理。”田唯介绍说。
根据理财师们的观察,此类“点面结合”的机构包括银行的私人银行了解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他们大多有海外留学或海外工作背景,或曾就职于外资机构,海外较为成熟的家族财富管理市场,又看到中国的富裕阶层所带来的机会,从而对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市场抱有很高的期望。
与此同时,国外的诸多家族财富管理机构也开始“觊觎”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市场。“由于中国家族财富在处于起步之初,同时他们也害怕在中国不够接地气,所以现在处于跃跃欲试和观望的状态。”业内人士介绍称。
家族信托渐热
由于中国企业家财富积累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大部分家族客户重点诉求为保障财富安全,增加以及延续其家族财富。
如前所述,国外的家族财富管理更多的是建立保持家族财富长久传承“坚实的结构”:遗嘱、资产规划、信托、税务策略以及投资。这就意味着三点:首先,得确保能够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完成;其次,必须充分了解,才能把计划进行下去;最后,必须在数年之内持之以恒。
而在中国,由于相应的观念和气候没跟上,因而家族财富管理机构提供的大多是综合性的准金融解决方案-类似“MOM”(manage of managers)式的服务。也就意味着,单个机构的财富管理无法满足家族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更多的时候,“是借助于海外背景和人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讯。”田唯介绍。
以高晟财富为例,目前,其为家族提供了信托、保险以及银行委托理财等产品配置,分别占比40~50%、20~30%、10~15%。“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证券类投资的客户,很少涉及到信托类产品,而如果是配置信托产品的,就较少涉及证券类产品。”
做得相对较好的家族财富业务,会关心财富背后的家族,从客户关心的家族事务管理入手,包括税务筹划、海外投资、置业顾问、法律顾问,安保等领域。“在这样的时候,家族财富管理机构需要与各方面的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满足家族客户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家族客户开始注意到家族信托。陈国定告诉记者,家族信托可以帮助超高净值人士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保持企业的控制权,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出现盲目决策导致企业受损,从而诞生真正的“百年企业”。这对于靠经营企业“发家”的家族客户有着较大吸引力。
中国方达资本管理行政总裁陈华真介绍:“资产量越高的人,对家族信托兴趣越大。”但遗憾的是,国内目前家族信托还非常少,因此也为家族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了通过境外信托对家族客户服务的机会。
与此同时,国内金融市场已经很难满足家族客户的“胃口”,导致近两年中国出现了家族客户投资移民的热潮。陈国定介绍说,如果能将资产的全球配置业务开展起来,客户在境内就可以实现财富的风险保障、企业与家庭财产的风险隔离、财富代际传承、合法节税等原来只能在境外环境下才能实现的目标,对于资金外流便可以起到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1.0”向“2.0”如何过渡?
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市场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阶段,但富裕家族的子女教育和传承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基于“1.0”时代家族客户的时代特点,中国的财富家族孩子比较少,第二代一般只有1~3个,不像国外的家族客户大多子女成群。“因此在子女教育和传承的问题上,显得既简单又复杂。”陈国定介绍。
“一代的企业家比较朴实,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工作换来的,在财富传承上也很坚持自己的看法,对下一代不太让步,希望孩子能够百分之百接受他们的主张。”田唯介绍。
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家族客户的第二代并不想继承父辈的事业。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的从小就送到国外念书,观念比较前卫,与长期经营传统行业的父辈在观念上有较大的冲突。
“父辈一般会教给孩子‘创业经’,给一大笔费用支持孩子创业,在物质和思想上对他们提供保障。”由于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创业,这样的“创二代”获得父辈留下的其他“备用金”就比较少,而流动性会很高。虽然风险大,但是一旦创业成功,对第二代来说,精神财富或远胜于物质财富的传承。在这点上,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可称得上成功的典范。
不过,成功的“创二代”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富二代”在很多方面都不如父辈,一代富人在财富传承方面就会较为保守。比如“买5000万的保险,或者干脆就给一个亿的遗产”。陈国定说,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富二代”不务正业、坐吃山空,最后跌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针对子女教育和传承的难点,田唯认为,希望子女继承一代事业的家族客户要尽可能让子女参与到家族事务管理当中去。“要赋予他们责任,而且要尽早地让孩子参与到经营管理中,让他们感受到创业的不易,不要让继承人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大吃一惊。”
困难重重,前景可期
家族财富最明显问题是,目前家族客户的理念未能跟上。“现在中国人做事情很急躁。”陈国定感慨道,家族客户大多忙碌于积累财富,以致于往往忽视了长远的家族财富传承,“多数是出了问题才能意识到家族财富管理的必要性”。
不仅如此,目前的家族财富管理机构还未能充分根据家族客户的需求进行资产配置。“现在哪个产品赚钱就发哪个产品,主要是以机构赚钱为出发点,还未能引进国外的一些品类,虽然口号上说是进行全球配置,但是实际上用的基本是国内金融产品。”
以前几年的“香港基金”为例,业内人士介绍,相关机构筹到客户的资金后在香港买的依然是“红筹股”(大陆到香港上市的股票),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在业内还是普遍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家族财富管理业务的难度很高,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某信托公司高管认为:“不仅需要国际化的财富管理观念,对于法律、税务筹划以及家族的各种问题还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如果没有历练过十年八年,很难上手。”
而现在不少涉及家族财富管理的“专业人员”(包括私人银行在内),“只是在某个网点做了多年的金融产品销售,在涉及到家族财富业务时便‘赶鸭子上架’,其专业水平远远不够。”陈国定说。
虽然家族财富管理在中国市场上显得“长路漫漫”,但随着未来5~10年“富二代”接棒,家族财富“2.0”时代的到来,家族财富管理的相关机构、管理规模以及品类将与日俱增,前景可期。
财富很多,传承很难
只要生命还未终结,我们就要永远面对下一个站点。人生如此,财富亦如此。在财富大爆发的今天,富裕人群增速惊人,是时候好好想一想,手中握有的财富该如何稳健走向下一站?
在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行主席-有着“首富园丁”雅号的蔡洪平眼中,近百年来,全球只有极少数的公司从头至尾生存并发展延续。道琼斯指数在1990年拥有的30只股票,只有1只留存至今,而且也只有5%的企业能够让子女真正接班。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财富除了流动性和投资风险之外,一定要防止许多天然的围剿财富的陷阱,因此思考和理解中国的家族财富发展规划,实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难度。”
集中造富的中国时刻
在蔡洪平看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是一个富豪应运和集中而生的阶段,而这其中既有市场层面,也有政策层面的因素。
“市场的长期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常见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国际化和城镇化发展,在交叉进行中又互相作用,于是在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和消费拉动下,好比三列火车同时前行,使得中国经济出现了令人震惊的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GDP第二位的经济体。”
蔡洪平表示,“我们中国人真的很勤奋,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为了工作。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富豪们有90%左右都来自农村,甚至有的企业家说自己以前还没用过抽水马桶和卫生纸。这一代富豪的确是从苦难中过来的,但他们没有自卑感并有着全球罕见的创造力。目前的中国已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人类文明的一大奇观,在过去的15年间,仅从我从事的投资银行统计来看,中国企业累计上市融资迈向3000亿美元,一批又一批的超级富翁层出不穷。”
“我曾在2007年碧桂园、复星、SOHO中国和巨人网络的上市酒会上说,美国的顶级富人排行榜5年才换一次,而中国则每个季度都会换位更新。那时,每个月完成的十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的融资上市,可能连个仪式都懒得办,真可谓轰轰烈烈的‘造富运动’。”
蔡洪平回忆,诸如王传福、马云、郭广昌、史玉柱、刘忠田、许连捷等中国企业家,在短短几年间齐刷刷地进入了世界顶级富翁行列,可见中国人民真的富了起来。“2009年,我曾在纽约的一次投资人大会上说:‘200年前是格林威治时间,100年前是美国纽约时间,而今天是中国时刻’。”
任重道远的“富一代和富二代”
打拼奋斗的“富一代”,即便征服了全世界,也绕不开财富传承这个难题。而传承一词,离不开“传”和“承”,这样,任重道远的就不止是“富二代”,还包括了“富一代”。
“在财富传承过程中我看到过很多企业家处理不好生活,或是不懂生活,直至闹出些丑陋的事情。比如宝马就应该买5系列,听到哈佛就无论如何要送子女去,而时兴小飞机了,又都在买小飞机。”
蔡洪平说,“我认识一个企业家买了小飞机后停在三亚,那时服务还没跟上,小飞机只能停在地上暴晒,因为那时还没有‘机库’。于是,当这位企业家打了五天高尔夫球后,进入被暴晒的飞机并深深吸了一口气后,绝对的污染源导致他当天就发病,接连三天高烧,几乎都快写遗嘱了。后来,从新加坡、美国请来最好的医生,那时候财富的确无所谓了,在抢救成功后,我和他说,你得想清楚第一代中国企业家能不能成为贵族,中国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第二和第三代出贵族,第一代的创业者如果想过豪富的日子往往会完蛋啊。”
“传承财富这一点对于很多企业恰恰也往往是致命的,因为中国历史上罕有家族财富传承的成功案例可借鉴,多的是富有家族不断衰败的悲惨故事和传说,因此摆在准备接班的‘富二代’面前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几个。”蔡洪平表示,“80后、90后这一代有两个历史特性,第一是他们出生懂事时中国就已经在告诉发展,他们没有见过苦难,一上来就是工业化,没多久就是互联网;第二是他们受到的教育往往都是海外读书,而西方家长对子女是有限责任,中国父母对孩子是无限责任,永远管着孩子,使得子女没法独立。”
他表示赞成孩子要好好学习,但真正的学习不是一定要去大学,但一定要有好好学习的态度,要谦虚面对所有新事物和不了解的事情。“对客观事物要怀着敬畏去研究琢磨,一旦傲慢就可能会死掉。”蔡洪平表示。
速成的家族,复杂的诉求
据此前有媒体发布的《中国家族财富榜》显示,中国十大最富有的家族分别为马化腾家族、李彦宏家族、杨惠妍家族、姜滨家族、许荣茂家族、魏建军家族、丁磊家族、傅利泉家族、梁稳根家族。
其中,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的家族财富达到467亿元,排名第二的百度董事局主席李彦宏家族财富则为411亿元,而这两位“大腕”的“发家”仅用了短短10年左右。
富豪的“速成”其实和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一样,国外100多年的路,中国却只花了30年就走完,于是,原本家族财富管理简单和初级的诉求也变得复杂。
在方达资本管理行政总裁陈华真看来,中国高净值人群中60%是私营企业主且基本上是第一代白手起家。“他们的安全感较低,看重自由优质的生活。生活品质和子女教育是他们最关注的三个问题。”陈华真表示,在财富管理的需求方面,很多进入中老年的第一代富豪有了对财富传承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家族信托感兴趣,且资产越高对家族信托的兴趣越大。
“中国的私人财富经历了快速增长,对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可以总结成自由、安全、子女教育和传承。具体而言,他们对离岸财富管理投资移民和家族信托建立的需求关注度开始增加。在财富传承方面,最重要的方式是建立家族信托,如果把财富管理和普通理财做一些比较,可以看到财富管理牵涉的投资渠道更广,产品复杂程度更高。”陈华真说。
而在蔡洪平看来,家族有多种财富传承方法,比如保留家族生意主业而不轻易套现,但建立并维持一个团结和谐、人丁兴旺、身体健康、互相扶持、具有家族文化及品味的大家庭是财富延续的基石。
“制订完整和长远的信托计划,谦虚地对待每一项不了解的生意和机会是延续家族财富的良好途径。”蔡洪平说,“大量购买不动资产,包括矿业、黄金、住宅、商业楼甚至车位,减少资产因流动性而带来的流失,虽保守但也是明智之举,而建设农场一样的小庄园大本营,远离市中心,在安静的田园生活中延续财富,也是很好的选择。”
未来的大蛋糕
中国“超级富豪”有多少?从近期股市中一则一千万元以上资产“大户”纷纷入场的新闻中已可窥一斑。数据显示,我国资产过千万元的高净值人群已达约84万人,其持有财富将达27万亿元,而对于这些拥有巨大财富的群体而言,最担心的莫过于辛苦创业建立的商业帝国及积累的家族财富难逃“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的确,历史的演进也非常快,转眼间的中国经济已到了发展的拐点,国民经济从短缺走向了过剩,企业更开始从创业迈向了守业,而企业家也从第一代开始向第二代传承,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已摆在了面前,即怎样传承财富?
基于此,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家族财富管理业务,放在了财富管理机构面前。“中国三十多来经济高速成长及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崛起,相当多富豪的家族财富不断累积,而这些群体不少已经到了60多岁,正是到了考虑家族财富传承问题的时候。”
歌斐资产投资总监冀田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致力于帮助家族财富传承的“家族办公室”已迈入了高速增长的早期阶段。
“其实,今天这个时候讨论中国的财富传承恰逢其时,因为我们没有经验,我们没有案例可以借鉴,但是我们相信这一代中国企业家,他们记得过去的苦难,他们知道怎么财富传承。”
蔡洪平坚定地说,“我相信中国企业家既然可以创造这么多的财富,那么一定有办法解决碰到财富传承的问题。我相信中国在20年30年以后一定会看到另外一批伟大的企业家。”
真正的财富传承必超越金钱
在很多富豪的眼中,财富传承关键之处在于确保财富能够全部并顺利地传承给下一代,其实这一看似简单的动机往往也导致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在畅销书《家族财富》作者比尔·邦纳看来,最好的财富传承还是精神和能力,而不是物质。真正的财富传承应该超越金钱,更集中于后代的才华、知识、信仰、经验和修养。
文化决定财富
比尔·邦纳认为,文化是财富的源泉。没有先进的文化,财富就是无源之水。
在《家族财富》一书的发布现场,比尔·邦纳举了一个跨地域的案例,即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州和瑞士的对比。西弗吉尼亚州面积和欧洲的瑞士差不多,同样都是多山的经济体,更巧的是人口也差不多。西弗吉尼亚是美国最穷的一个州,而瑞士却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是什么导致了这两者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到西弗吉尼亚人的各种优势,如和纽约之间没有任何贸易壁垒,有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最大的消费者市场,而且也没有语言的差异。西弗吉尼亚的人均资源量也全球领先,不仅有可用300多年的煤,还有天然气等,而瑞士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瑞士是欧洲首富,西弗吉尼亚却是美国最贫穷的州之一。为什么?差异就在于文化。”
比尔·邦纳认为,瑞士文化是创造并保持财富,然后把财富传承下去,而西弗吉尼亚却没有这方面的文化,他们的心态和瑞士非常不同。
“这就凸显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不属于左脑,而属于右脑,很多富人往往靠高度发达和擅长计算的左脑来赚钱,但却没有一个擅长文化的右脑。从弗吉尼亚人和瑞士人的贫富差异就可发现,丰富的资源秉赋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富有,相反,资源贫乏的瑞士人靠刻苦工作和长期奋斗,反而成为人类最富有的人群之一。因此,最好的财富传承还是人的精神和能力,而不是物质。”
拥有欧洲最大平价购物中心的穆里耶兹家族,在法国拥有巨大家业,但他们依然坚持早上班和晚下班并专注于本地事业。“世界上90%的经验和教训证明,离开了根或转移资产到异国他乡,财富和事业将是无本之木。”归根到底,这是文化的力量。
家族百年传承的秘诀
家族财富,顾名思义,家族在先,财富在后。家族文化才是财富最重要的温床和“保险箱”。
“家族财富与其他财富不一样,不是去消费,而是提供诸如自由支配等其他人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十七八世纪的英国已经很富裕了,那时的人民开始有家庭财富的观念,往往不用工作就可享用财富。”
在比尔·邦纳看来,家族财富传承更关键的是让家族集中在一个目标下,让所有人携手,共同努力打造一种文化。而如果仅仅只把财富传给无能的“富二代”,等于将金钱换成毒药,让他们闯祸或早亡。
“财富的天性基因是生产力要素的被经营性及流动性,优秀企业家积累财富的基本规律是把这种正向的生产力要素通过生产、服务和流通变成利润,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又由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及文化所孕育并决定,而这一切恰恰是人类根本无法传承、没法复制的。”
“软硬兼施”是王道
“我觉得长期保留财富的方法,就是不能听绝大多数专业顾问的意见,因为当你到了某个年龄或某个财富水平时,他们往往会告诉你可以退休去打高尔夫,然后建议你把钱放在比较安全和保守的渠道。其实,保留家族财富必须对自己财富和产业感兴趣并一直参与,因此你不能退休打高尔夫,还期待把钱交给20岁的年轻人去保持。”
比尔·邦纳认为,“你必须时刻警惕世界上发生的问题,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我们可以思考并应对各类财富的变化,但家族财富的继承人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他表示,“如果你把钱给了孩子,可能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除非你为他们做好了准备,如已创造了很好的家族文化。”
比尔·邦纳建议,家族应尽可能让成员都参与到财富管理中并赋予责任。“很多人由于没有为继承人做好准备,导致去世后继承人无法应对这些财富,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很多继承人的生活因此被家族财富毁掉,所以必须建立一种文化,更应有一个信念,即你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你需要有一种不同心态,在家族中把自己看?生产者,讨论的话题应该是怎样赚更多钱和生产,而不是怎样去消费。”
“如果你是家庭财富投资者,你必须为未来而投资,必须知道经济周期,因为时间是一个很大敌人,你往往不可避免地面对可能导致财富一贫如洗的经济衰退,因此必须看到宏观经济的形势,通过建立一个可见的东西让家族产业能够持续,比如硬性结构的信托,通过硬性法律来约束。”
在考虑财富传承的硬性结构的同时,还得考虑软性结构。“家族需要软性结构,比如解决争端的方法、兼容家族不同文化争端的方法以及投资思路的协调等,还需要一个家族理事会和家庭银行,通过这些机构来决定怎么处理财富,这也是必须的。”
家族信托:“墙外开花香过墙内”
当信托产品在财富管理市场“春风得意”之时,家族信托在国内亦出现了抬头之势。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家族信托在国际上早已做得风生水起。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都已借道家族信托、家族基金会的财富传承机制,成就了家族财富的基业常青。不仅如此,国内那些先行的家族企业也通过境外的家族信托力求达成各种“意愿”。SOHO中国潘石屹、玖龙纸业张茵、龙湖地产吴亚军等多位中国富豪都在境外设立了家族信托。
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高净值人士已经开始考虑财富传承,而这一比例在超高净值人士中更高,接近二分之一。从产品需求角度看,家族信托位于首位,提及率接近40%。在超高净值人群中,家族信托的需求更加旺盛,提及率超过50%,并且有超过15%的受访超高净值人士已经开始尝试接触家族信托。此外,37%的高净值人士表示希望通过跨境资产配置进行财富保障和风险分散,约30%的高净值人士已经实际进行了跨境资产配置。
由此可见,家族信托俨然成了中国家族企业的“香饽饽”。所谓的家族信托,按业内的共识,指的是以个人作为委托人,以家族财富的管理、传承和保护为目的的信托,受益人一般为本家族成员。正如华宝信托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朱俊杰所说,“家族信托能够实现个人(家族)财富处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纵观各大富豪,有的利用家族信托在离婚纠纷中保护财产安全、公司稳定,有的则实现了家族传承的作用。如今,在中国家族客户的心目中,家族信托地位已经日益凸显。
家族信托是个性化产品
虽然家族信托在国内刚刚起步,但是它却是针对家族客户的个性化产品。“家族信托是多目的的信托,其主要目的是传承到指定的人,同时还附带税务的筹划、信托财产再投资等目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信托机构为客户提供类似于产品模块的服务。”华宝信托产品创新与研发中心总经理卢晓亮介绍,中国的家族财富信托的品种包括现金类家族信托和资产类信托,其中绝大多数是现金类家族信托。而这两类家族信托,在信托机构的服务范围内,包含了五大服务模块。
传承模块。由于目前国内第一代富豪家族成员已经进入中老年,借道家族信托需要实现的重要目的是“实现传承”的意愿。“客户通过家族信托要完成他益的分配规则,比如财富的受益人是谁,给多少,传承的形式如何等,通过信托机构帮助他们传递意愿。”卢晓亮说。
再投资的模块。目前国内积累的财富时间还很短,大部分家族都处于创富阶段,因此对于再投资模块非常重视。“无论是股权、房产等资产,信托机构会根据家族客户的投资偏好进行再运作,找到符合他们的投资管理方向。”卢晓亮介绍,比如由信托机构掌握控股权的再表决和管理、房产的出租、维修或是销售环节,让信托机构成为对外投资的平台,以信托的名义进行再投资。
税收筹划模块。虽然信托在国内无法达到免税和避税的目的,但是用信托进行税务的筹划成为家族不可或缺的“利器”。“一般而言,财富什么时候分配给后代就什么时候交税,在还没有交到实际利益人手上时,信托资产是免缴税的。”有了这样的保障,不少家族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会把信托产品考虑在内。
公益基金模块。不少一代的家族成员,在资产到达一定程度时希望为社会做一些公益的事,并通过公益信托的平台进行交流。“在中国看重的是‘远亲不如近邻’,一般家族隔三代就是远亲,也成了旁系。因此在中国同姓的人很多,但很多都不认识,而公益信托可以充当一条纽带把所有的子子孙孙维系在一起。”朱俊杰介绍。
另外,由于国内和国外法律的规定,公益基金能够享受税收的优惠,在公益支出时也具有一定数额的抵值发票,在一定程度上,公益基金可以达到税务筹划的功能,这也成了公益信托基金受家族客户青睐的原因。犹如卢晓亮所说的,“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家族做公益的目的,又能发挥税收筹划的功能,同时还能有一个平台维系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
专项基金模块。根据客户的需求,信托机构一般会为家族客户设置专项方向的基金。“比如教育子女的基金、为家族成员设立的养老基金,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的专项基金,以便为家族更好地服务。”卢晓亮说。
收费模式分层级
“术业有专攻”,在为家族客户提供信托服务时,信托机构根据信托服务的不同,收费也不一样。其中比较核心的是设计产品的费用。“为家族信托进行顶层设计,实际上是为家族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这里需要耗费较多的智力资源。”卢晓亮介绍,为家族客户进行产品设计需要单独收费,而且是一笔固定的费用,会根据家族客户的需求进行商定,如果不是简单的投资管理和财产转移,这笔费用由于折射不到投资收益的比例,所以收费不低。
投资运作的收费是重要的收费项目。卢晓亮介绍,投资管理人一般会按业绩基准与家族客户按分成来收费,即按照帮助客户获取投资收益后,对投资收益进行分成。比如证券类的二八分成,而股权PE投资的比例会更高。根据信托机构的不同,这种收费模式也不相同。“有的信托公司一定要有保底的费用,对于投资管理比较有‘自信’的公司,就会按分成比例。”
此外,家族信托中事务性管理的费用也占据了一块重要的内容。“在管理家族股权时,代表家族成员行使表决权等内容,由于没有体现太多的智力的资源,其收费也不会超过1%。”
国内家族信托还不健全
对于家族客户而言,找信托机构打理家族业务,“就等于把身家都给了信托机构”。也正因此,其沟通成本比较高,“即便信托机构有国企和政府的背景,家族客户也未必完全信任。”卢晓亮介绍,国内信托机构在与家族客户沟通时,沟通环节复杂,沟通时间也都比较长。
而且,国内对于家族信托的配套制度未完全跟上,比较明显的缺失是目前还没有信托登记。信托机构在为家族客户进行服务时,家族客户的财产需要在信托公司登记成信托财产,信托财产与委托人和受托人各自都能隔离。如果委托人有债务,或是受托人有债务都不能动用信托财产。但遗憾的是,目前只是《信托法》有规定信托财产的隔离功能,而无法落实到正式的信托登记。在没有信托登记的情况下,在操作层面就会有各种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信托制度的不完善,现行的家族信托“优势”在未来可能出现变化。现在尚能达到税收筹划的效果,但如果法律制度有所变化,在未来,家族信托的优势将难以维持。
遗产税来临前的财富视点
2013年8月14日,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提出,“未来十年内,遗产税肯定是要开征的,到时就没今天这么多的人买房了。”这席话背后透出多重意思:遗产税未必是治理房价的最好手段,但不敢保证不会被拿来治理房价。再结合2013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第四部分第15条“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来看,遗产税全面来临的日子还会远吗?
国内开征遗产税的消息最早从深圳传出,短期内深圳数位企业主分别在各大保险公司投下高达亿元的巨额保单。由于保险可“避税避债”,深受“富豪阶层”追捧。对此众专家给予的回答是,当前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开征遗产税的客观条件,尽管距离真正实施还有些时日,但未雨绸缪很有必要。
“遗产税”并不可怕
上海顾跃进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顾跃进告诉记者:“我国早在1950年通过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就将遗产税作为拟开征的税种之一,到了1985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草案)的说明》也曾提到设立遗产税问题,‘现在有些遗产数额较大,而且有增长趋势,征收遗产税的问题需要研究,如果要征收遗产税,可以另行制定有关税法。’在1993年12月颁布的《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又提到了‘开征遗产税’。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整消费税,开征遗产税等税种’,为中国遗产税立法提供了政策依据。对于坊间传闻的《物权法》就是作为‘遗产税法案’的推出作铺垫也不无道理。任何法律存在的价值都是在于保护保障公民权益,而人们要想在遗产税下合理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首先就要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
正如最近爆出的一则悲剧,向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警示。台湾新北市汐止区一黄姓男子在27年前过世,留下大批土地给家人,家人一直没有申报遗产税。直到7年后被税务部门发现,当时核定的遗产总额是2.43155901亿元新台币,而拿到手的遗产却仅剩61元。因为黄家除了要交遗产税和罚金外,还要缴滞纳金及利息5000多万元,以土地抵缴遗产税衍生的增值税1.2亿元,而黄家在未就此申请复查下就进行了确认。
一段时间以后,黄家才以遗产中有公设保留地等理由申请更正。税务部门也发现土地面积有误,重新计算后,遗产总额和应缴税款、罚款都减少;但差额仍然不大,遗产只剩50多万元。在屡诉屡败之后,黄家从获得巨额遗产的慰藉陷入了悔恨的悲恸。造成黄家这一苦恼的恰恰是对税法的不理解和不重视,而当开始深入理解时却为时已晚。
锦穗国际顾问首席理财规划师王荣瑞表示:“大陆的遗产税一旦出台,从投资方向上来看,投资可提早转移给下一代的保值性产品势必会成为资产规划的首选,如房产、黄金、艺术收藏品等等;其次,投资资产保全性产品,如保险及规划信托契约服务;再次,适当的进行公益活动及可节税的捐赠行为;最后,建议减少对风险性资产的投资,但这也要看被继承人的财产移转规划及资产规划而定了。”
规划需多头 切勿迷恋保险
在此前的深圳“遗税门”事件中,斩获颇丰的应该要属保险机构了,一时间充满“避税”噱头的保险业务让内心早已荒乱的财富阶层接踵前来“投医”。当时有保险机构向公众分享了一个故事:拥有1563亿元新台币身家的台湾首富蔡万霖在2004年过世,按照台湾法律,他的子女需要缴交782亿元新台币的遗产税。但是蔡万霖在弥留之际购买了数十亿的巨额寿险保单进行避税,这样将其庞大的资产通过人寿保险的方式安全合法地转移给下一代。经过有关部门核查后,蔡万霖名下的财产所缴纳的遗产税额大幅缩小,因此,台当局能收到的遗产税金只有5亿元新台币。
“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根据法律规定,任何保险金所得都是免税的,投保人可通过购买保险达到避税的目的。如资产规划者可作为投保人投保生存保险,或为子女投保教育金保险,指定子女为受益人,这样,满期给付保险金就属于子女的自有财产。资产规划者还可以作为投保人投保高额终身寿险,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子女作为受益人,在资产规划者百年之后,也能得到保险金。”王荣瑞表示,“但要切记,被保险人必须要在保单中指定受益人,不然未被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将被作为遗产对待。且在我国大陆地区只有人寿保险能”避债避税“,投连险、万能险的投资账户部分仍然可能被视为理财产品而被用于抵充债务。一旦遗产税颁布,将为富豪阶层造成不必要的财富流失。”
然而,再度剖析蔡万霖的避税经历,他从最初卧病在床的那几年就已经早早着手于节税准备了,且并不是以一次购买数10亿元新台币巨额寿险保单来避税,而是在购买保险之外,通过申设投资子公司名义,逐步把财产转移。早年在增资股票发行时,用面值转让给子女认购,经过理财和税务规划,到最后他去世的时候本人名下的财产较之前已经所剩无几了。王荣瑞说:“为避免被认定为恶意逃税,资产规划者应及早作出规划且时间不短于五年。资产规划者更要认清自身状况,不依靠单一的理财规划,合理的作出节税投资策略(可参考如下列表)。”
遗产税节税策略
1.生前将应税财产转为免税财产
2.选择低时价财产为身后财产(压缩财产价值)
3.隔代继承之运用(递延缴税时期及减少课税次数)
4.设控股公司递延应课税赋
5.运用配偶剩余财产差额分配请求权分散课税财产(降低税率、增加扣/免税额)、递延课税
财产移转之工具运用:
A、运用信托为遗产规划工具
信托规划之功能:
1.资产保全
2.财产专业管理
3.信托财产运用决定权保留之运用
B、运用保险遗产规划工具
1.建议规划终身险保额≥预估遗产税额
2.养老险、年金险→作为生前赠与、退休养老考虑
3.避免死亡前短期内或带病投保→司法判决以「实质课税原则」否认其免税效果
4.指定无争议的继承人,简化继承手续(指定受益人的保单,保单传承可以免去争议,更为简便)
5.避税(保险金及保险赔款不需要交税,按照国际惯例也不征收遗产税)
6.提供应税现金(理赔便捷可以为财产继承提供现金支撑)
C、将公益信托与财团法人作为遗产规划工具
注:以上部分遗产税节税规划的策略及工具的适用还需视未来法令规定,视具体情况而运用。
TIPS:
遗产税属于财产税,起源于欧洲。近代的遗产税始于1598年的荷兰,此后,英国(1694年)、法国(1703年)、意大利(1862年)、日本(1905年)、德国(1906年)、美国(1916年)相继开征了遗产税。目前世界上开征遗产税的国家和地区约有100余个。
2004年9月21日,在中国经济网首次刊登了《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2004年11月19日,有新闻称《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已经上报到了国务院。而在2010年8月新出《草案》,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了修订,并且添加了新的内容。
遗产税利大于弊 开征需谨慎
顾跃进还表示,“遗产税一旦立法必须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考虑,制定出合适的起征点和强有力的执行手段,不然有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由此来重新审视台湾黄家的遭遇,即使黄家在第一时间去核定遗产税,按照台湾地区立法规定遗产超过一亿元新台币,就要课征50%的遗产税来计算,仍然要缴纳高达1.2亿元。这一起征点直接导致了大批资金和商人外流,台湾经济严重陷入低靡。这一现状直到2009年马英九将课税额度调整为遗产总额扣除1200万免税额及各项扣除额后遗产净额的10%,才得以平息民怨使地区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遗产税因为明显的财富二次分配作用,对社会的资金流动和消除贫富分化来说都有着很深远的意义,而且当前的国情已经具备了实施的基础,我个人是比较支持进行相关立法的。”顾跃进认为,“但是由于我国对个人财产的评估难,且各个地区财富分布差异较大,很难作出统一的规划进而制定合适的起征点,以及大陆地区财富人群对待财富的观念,必然会存在执法困难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所有人都要做好两手准备,免得被不期而至的遗产税搞得措手不及。”
盛隆利和:家族传承机制为重
前段时间,上海盛隆利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隆利和”)的创始人黄威儒带领的团队特别忙碌。“我们带张先生夫妇(化名)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到日本进行健康检查。”他介绍,由于张先生夫妇的孩子在创业过程中未能完善地照料自己的身体,也考虑到整个家庭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黄威儒为他们的日本之行配备了最好的医生和体检设备。“此行中,他们四个人都做了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详尽的健康报告和解决方案。”
事实上,盛隆利和陪同张先生夫妇及其孩子(家族客户)的日本之行,是对家族财富客户进行健康管理服务,“这是我们家族财富管理中的一部分”。黄威儒介绍,“大部分时候,家族客户关心的不止是具体的某项服务,他们更关心的是一个机制,这个机制能关注到他们的健康、财富管理以及子女教育传承等问题,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这点,盛隆利和的机制目前就锁定在两点:家族财富的传承,以及家族成员品质生活的传承。
“与普通第三方理财机构不同的是,目前我们针对的是可投资金额在500万美金以上的客户。”他介绍,这不是一个绝对的门槛,“我们更多注重服务家族的筛选,关注主要家族成员对永续传承的思维,并权衡是不是有足够多的机会让我们为其服务。”
“一般而言,如果家族客户夫妇已经六十几岁,而他们的孩子只有二十几岁上下,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服务的内容可能比较有限。而如果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孩子刚入学不久,那么就有四个长辈可以让我们提供服务,同时对下一代的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期望有长远的安排,也需要我们服务的跟进。”黄威儒表示,如果需要服务的点比较多,在期望与客户传承理念认同的情况下,盛隆利和的门槛也可以适当放低。
财富管理是基础业务
与欧洲和美国的家族财富管理相同,中国家族财富管理也很看重金融投资版块。根据黄威儒的介绍,目前盛隆利和最核心的业务依然是为客户进行财富管理,达到了所有业务量的40%。“我们找到最好的律师事务所、托管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盛隆利和收取0.5%的资产管理费用。
这种方式类似于对冲基金中的MOM(manage of managers),“我们先对客户的资产进行评估,根据资产的形态、金额、财务目标来决定依靠什么金融工具达成目标,以及选择什么样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根据黄威儒的介绍,目前盛隆利和涉足债券、证券以及对冲基金三大投资领域。基于黄威儒此前在美国二十多年对冲基金的经验和人脉,盛隆利和的主打业务目前以对冲基金为主,债券、证券基金为辅。
“我们自己不卖基金,而是找国际上做得最成功的对冲基金,开设专户。对方必须根据客户自己定的风险和收益目标进行特别设置。在此情况下,专户具有着很高的信息度和透明度,他们对财富管理有充分的知情权。比如有的客户偏好相对价值策略,一般定的收益率为15%~18%,那么就有专门的对冲基金公司为其设置。这个对冲基金机构就会根据投资走向、风险属性等信息对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黄威儒介绍,在对客户进行资产配置中,目前对冲基金的占比一般有70%以上是和海外产生关系。
至于债券和证券领域,考虑到对于资产规划更侧重于平稳的家族客户更为适用,盛隆利和会推荐他们购买资金流比较好、评级不错的中型公司的公司债,“这些公司最基本的特点是稳定地增长。”黄威儒介绍,买这些公司债券,一般能得到3%的收益率,虽然表面上看这样的涨幅一般,但由于富有家庭投入的资金池大,因此“水涨船高”的收益就已经很可观了。
人才是最核心的资产
虽然财富管理的业务占据主流,但由于家族内部包括子女的教育和传承、生活品质以及健康管理都需要家族财富管理机构提供服务,因此这样的财富管理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黄威儒把这些都归属于“人的管理”范畴。
“对于家族财富来说,人是最核心的资产。”他认为,只有把人管理好了,家族财富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盛隆利和在子女的教育和传承、生活品质以及健康管理方面的比例各占了业务总量的20%。
“我们连接了世界范围内顶级的相关机构,用量身定制的方式为客户选择合适的管理。”在进行这些服务时,盛隆利和收取的报酬在客户享受服务所付出费用的10%~20%之间。
欧美有不少专门教育富二代的机构,我们与其中做得最好的三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的教育不是短短几年的时间,而是15~20年。”黄威儒介绍,这些机构比较注重全面地培养家族的下一代,具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理念和模式可以和家族所需要的下一代人才相匹配。”
以财商教育为例,黄威儒介绍,为了培养一个英国富二代成员的女儿Lily,一家专门针对富豪子女教育的机构为正在学芭蕾舞的8岁的女儿设计教育项目。“虽然她芭蕾舞学得很棒,但是和财商教育关系不大。”为此,这个机构让Lily持有一部分钱,并协助她成立一个芭蕾舞班级。“从最初的构想到目标的达成,再到商业模式的探索,在教育机构的引导下,Lily最终有了难能可贵的商业意识和实践。对于她而言,不仅财商得到了提升,而且受益的远远不止于此。”
健康也是家族客户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家族客户有足够的财力作为支撑,因此健康管理成为他们迫切需要的一项服务。在开展健康管理业务中,盛隆利和精选全球最顶级的医疗机构建成网络,“目前我们可以花几个小时飞向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到那里找到最好的医院在某个领域内相对优秀的医生。如果客户需要时,还可以让这些顶级医生提供上门服务。”
“关于老人的高端呵护方面,我们在日本与专门针对老人的高端养护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老人牙口不好,我们为他们提供专门的食物,这样既解决难题,又充分满足营养和口感。”提高家族成员中老人的生活品质,成为盛隆利和重要的一块业务。
相对于去年才开始进军国内家族财富管理领域的黄威儒来说,虽然创办的盛隆利和时间较短,但基于他在国外有着较为成熟的家族理财的经验,目前已经为四个家族进行财富管理服务。“这对于家族财富管理来说,已经是不错的业绩。”然而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一方面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盛隆利和的品牌,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让更多的客户主动来接受我们的服务。”
恒久财富:顶层设计保障家族恒久
在家族财富管理在国内还比较“荒芜”的时候,恒久财富就开始开垦这块“处女地”了。恒久财富董事长兼总经理许苓说,公司核心团队均来自瑞士银行(UBS)在中国的财富管理平台-瑞银证券财富管理部。“北美和欧洲有着最多的家族存在,在家族财富管理领域有成熟的经验,而瑞银在欧洲算是金字招牌,对于家族财富管理的框架、未来发展的方向较为清晰。”基于这样的认识,恒久财富在创立伊始,核心团队就开始关注家族财富管理领域了。
“国外有不少专门服务于多家族的财富管理机构,其中有律师、投资顾问、税务筹划师,他们根据客户投资目标、资金运作等情况,制定建议和策略,并把所有的资产进行打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备的董事会。”许苓介绍,这样的制度保障了家族的成员和企业能够很好的隔离。
但基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国内单一的家族比较少。“成功的家族企业有投资团队来负责投资管理,但这不是正规意义上家族财富管理,这些投资团队更多的是管理现有的资产,这只是家族财富管理的一小部分。”许苓介绍,看到国内的家族财富管理市场,国外的机构曾尝试着走到国内,但由于理念还不接地气,所以难以落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恒久财富尝试着把国外家族财富管理的理念与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特点进行结合。
为客户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
由于总部位于北京,恒久财富接触着众多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人士。“目前我们的门槛是5000万人民币,而其背后的资产规模却不少于5个亿。”恒久财富首席培训师毛妮妮介绍,当下国内的众多家族都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着,由于他们拥有巨额财富,特别低调,家族鲜为人知。
事实上,他们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却异常多元。“宏观层面上,国家对家族财富管理在法律法规的配置上还显得很不足,很多家族都努力投奔海外,但是与国外家族财富管理所能有的配置工具差距非常大。”
“有的客户在国内外的资产有几十亿,他们希望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能够自由流动,能够保值增值,在全球寻觅较好的投资机会和稳定的回报。”
“在此情况下,为了做好家族财富管理,需要相应的金融工具让家族的成员受益。”毛妮妮介绍,“我们帮家族客户建立财富管理办公室,组建完整的投资团队,成为他们的外脑。”一些家族客户早年就已经关注到全球资产配置的问题,在海外有了一些安排,用到了巨额保单、家族私人信托等方式,已经做到了第一步。这种专门的家族财富管理办公室在国外的收费比较高昂,大约是投资额的0.5~1.0%。
而在国内,当前恒久财富为家族财富进行资产配置主要是以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类固定收益类、股权投资类、巨额保险类产品为主,满足家族财富保值、增值、以及传承的需要。恒久财富具有的丰富的海外及国内的财富管理经验,使得其所服务的家族客户能够享受到国际化、全方位、定制式的家族财富管理的服务。“我们在为客户进行投资规划时并不收管理费,但是为客户资产实现增值后就按比例收取费用,比如客户的目标收益率是10%,那么在实现客户的目标收益之后,超额收益中我们与客户按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比例会在开展服务之前就与客户达成一致。”
传承需要顶层设计
在恒久财富的核心管理层看来,在国内做好家族财富管理,不仅需要资产的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子女的教育和传承。就现阶段而言,目前国内家族客户一代和二代之间的沟通不足,鸿沟较深。“家族客户由于地域性比较强造成对某些方式依赖性比较强,在整个传承过程中,不知道能传承多久,喜欢拘泥于他们执着和喜欢的方式。”
“由于第一代已经在60岁左右的年纪,第二代也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在理念上都已经各自成型,要改变他们的观念比较难,挑战也很大。”毛妮妮介绍,“第二代的家族成员并不都愿意继承第一代的事业,有时候他们有着自己的发展需求,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比较大,有些甚至闹到了离家出走的地步。”
这就意味着帮家族客户进行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在家族传承时,我们需要为他们做两代人的辅导。纠正一代和二代之间不正确的观念,安排家族传承的层次。”最近他们组织了一些家族第二代成员到知名的高校,做一个社会责任和优秀的大学生的夏令营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这些家族第二代成员去了解他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优秀的品质,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建立和明确价值观与财富观。”夏令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家族第一代企业家的广泛认可。
“不仅仅是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教育,由于国内家族客户在传承过程具有诸多问题,在帮助他们达成传承意愿时,需要对症下药,对其进行顶层设计。”毛妮妮如是说,“以华人世界最为耀眼的李嘉诚家族来看,两位继承人的安排是从他们孩童时代的教育就已经开始了,既做到了公私兼顾,又保证了个性发展。这样的顶层设计师需要对两代人都非常了解,并且充分沟通及磨合的基础上设计出来,获得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认同后,需要经历长期的执行、观察、教育与培养。这是一个专业的、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与客户共同传承的除了财富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家族的精神和文化。”为了实现家族财富的顺利传承,恒久财富为家族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二代教育、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咨询、心理辅导、财富管理教育、公司治理、财富规划等全方位的服务。这些服务,已经不局限于“资产”的范围。
“目前国内家族企业中‘夫妻店’较多,从创业到发展,很多婚姻也走到了尽头,这也涉及到财产分割的问题,如果完全以股权的方式分割,就要涉及到股权的变现,公司管理的变更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最近几年比较多的问题。”毛妮妮介绍,这些案例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国内有的家族兄弟姐妹比较多。“当家长还在的时候不容易出现问题,但是权威的人一旦去世后,所有家族成员都想要分一杯羹,怎样在保证财富完整的情况下顺利传承,成为重要话题。”
更有甚者,有的一代是几个兄弟一起做的家族企业,但是到了下一代,如果长子的孩子不是最适合的,其他的孩子应该怎么安排和策划,这需要在家族传承中进行重点考虑。
除此之外,移民计划和慈善安排也是恒久财富重要的服务内容。“以慈善基金会来说,国内已经出现了家族企业基金会,不少家族客户愿意以基金会方式,把钱放到机构里,由利己变成利众,从基金会的设立以及运作,我们恒久财富都在协助参与。”这些只是作为富人的一项增值服务,恒久财富对此并不收取服务费用。
歌斐资产:实现家族财富管理的“3S”目标
今年5月以来,多家私人银行和信托公司均表示愿意进军家族信托管理领域。2013年1月初,平安信托宣布设立国内首单家族信托;不久前,招商银行签下首单私行家族信托客户。对于中国高净值财富群体来说,“家族信托”乃至于“家族财富办公室”并非十分陌生,如龙湖地产集团董事长吴亚军的离婚事件中,正是由于采取了家族信托的方式,才得以规避离婚对企业的影响。
然而,相较于欧洲和美国长达数百年的家族财富管理历史,中国的家族财富管理行业只能用“刚刚起步”来形容。伴随着中国富豪人口和家族企业与日俱增,未来十年之内,以家族信托为代表的家族财富管理的市场需求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并将在高净值人群中形成风潮。
诺亚财富集团旗下的歌斐资产也加入了家族财富管理的队伍。“目前我们所服务的客户的家庭资产必须在10亿人民币以上。”歌斐资产合伙人陈恳表示。歌斐资产的家族办公室已经酝酿许久,截止到目前已经完成了6单客户的签约。
“歌斐牌”家族理财办公室
“和超高净值客户接触时,我们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这对于客户来说,相比先提出‘你想如何理财’这个问题,这样的谈话给人的心理冲击是不同的。”陈恳说。这或许才是家族财富办公室的真正意义。
实际上,在成熟的“家族工作室”业务中,了解客户的人生阶段、主业定位、家族传承、社会价值、子女教育等方面信息是建立信任的最初一步,同样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歌斐家族办公室的客户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客户,多为社会名流,而且经常见诸于报端,资产规模超过10亿人民币。相比其他的财富管理机构,我们所服务的客户更为高端,因此,要与这样的超高端客户建立信任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通常这样的客户已与诺亚财富有着多年的业务合作,当然不止于购买理财产品。”陈恳表示。
歌斐家族财富管理的目标是成为家族办公室专家,实现家族财富管理的“3S”目标:即系统化规划、专属化团队以及准机构化投资。在歌斐“家族办公室业务”搭建的基本框架中,为家族客户制定个性化的“家族目标书”是最核心的部分,内容涉及家族企业战略发展、家族治理、金融投资、财富传承、子女教育、税务规划、慈善捐赠等等。
家族办公室以投委会为核心、家族财富管理顾问委员会为辅助,同时引入家族财富管理专家并筛选外部供应商。“家族工作室与家族信托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在后者基础上的再次拓展,家族工作室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其中投资管理依托的是诺亚财富的全投资品种的平台。”
歌斐资产投资总监冀田称,歌斐为客户提供整体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从目前的客户需求来看,重点还是围绕于投资,而歌斐能帮助并解决的是其“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并且为客户提供将这些全球性的资产配置与自身主业相结合的方案。不仅如此,歌斐还能够将本身乃至于诺亚的平台资源嫁接进来,以提供产品跨界与联动性的服务。
“当然,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够细化到直接帮助客户解决家庭矛盾,在这方面我们能够引入第三方,帮助其解决如此个性化的问题。”冀田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歌斐与客户的签约并非仅指形式上的签约,他们还采取同客户合资建立资产管理公司,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服务。
盈利模式讲究协同合作
中国的财富管理长期以来盈利来源主要是对客户交易所收取的佣金,比重高达90%。然而这种方式必然导致财富管理机构和客户之间发生利益冲突,且盈利模式单一,使得各财富管理机构竞争力低下,这些机构将在未来的洗牌过程中被淘汰出局。
因此,很多机构逐渐把盈利模式改为按照客户的资产规模和理财方案的知识含量收费。这可以有效地避免利益冲突,减少客户承担的风险。
歌斐的家族管理办公室的盈利模式比较灵活,主要分为三方面:其一、管理费、服务费方面的收取,一般管理费的收取比例为1%~2%,这是通常财富机构的盈利模式;其二,是业绩方面的分享;其三,也是较为有特色的,由于歌斐还是一个多平台的投资机构,其家族财富管理所服务的对象一般具有较大的产业,歌斐其他投资板块就能够参与进来,由此获得协同的投资效益。
2013年年初,歌斐家族办公室签下的首单业务,服务对象为一转型成功的商界人士,作为一名区域性地产开发商,该人士已与诺亚财富有多年业务往来。在服务过程中,由于歌斐本身具有房地产母基金的优势,故而在服务过程中达到与客户的无缝对接。
陈恳认为,家族工作室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与预期规模相比还在“VC阶段”,这意味着该项业务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永续传承的理念需要时间的培养,我们希望今年歌斐家族工作室能确定模式,那么今年就将是爆发的源点。”
洪晃:不要仇视“富二代”
媒体人、出版人和广播、电视主持人,这些头衔在洪晃身上,似乎还不够“劲爆”,而著名文人章士钊的外孙女、外交家乔冠华的继女、作家章含之的女儿、导演陈凯歌的前妻这些掷地有声的名头,更让洪晃显得与众不同。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洪晃还是那么有个性,标准的京片子中流露着深厚的人生历练。时不时会点起一支香烟的洪晃,在时尚圈里是一个永远充满活力的女总裁,在生意人眼里她又是一名时尚女性,而这位“名二代”对于“富二代”也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彩观点。
不能标签化
中国的文字很有趣,如果说富裕家庭的孩子是“富二代”,那么也可来几次谐音,把这些孩子看作是负重前行的“负二代”接班人,当然也能够视为腐化堕落的“腐二代”。
出身名门的洪晃,在《我与乔冠华》一书中,她就是书中的“妞妞”。1974年,我国公派一批小留学生赴美,洪晃就是其中的一名。幼时经历已颇丰富的洪晃,在谈及对下一代的培养时,认为必须避免绝对化的思维模式。
“‘80后’刚出来时,所有人都骂他们脑残,‘90’后出来也被说成是脑残。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不足之处在于,只要是新鲜事物就要彻底踩上一只脚还吐一口唾沫,这种文化比较糟糕,不能让所有的创意和创新得到认可。”
对于“富二代”,洪晃认为,国内的舆论导向也有绝对化甚至“妖魔化”的倾向。她直爽地说:“国外有很多‘富二代’和‘富三代’会到餐厅端盘子,因为国外不会把劳动分贵贱。”
同样,对“富二代”研究已久的《胡润百富》创刊人胡润则认为,中国的“富二代”有一种特殊的特质,即往往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富一代总体有的上过大学,但更多是在文革时期长大,教育水平往往不高,而富二代在教育方面往往是顶尖大学毕业,甚至去过海外留学。因此,教育非常好的他们还有着全球化的视野。”胡润表示,“虽然富二代有很多负面的新闻,但也要看到好的一面。”
重点在培养
“不能歧视富二代,不能因为是富二代,就觉得没用,这样的想法不对。”玖龙纸业董事长,曾登顶“女首富”的张茵也认为,“如果有富二代到我的企业应聘,只要他有能力,我就用。”
“每个企业家一定都会对富二代精心培养,因为第一代的创业非常艰苦,也都希望第二代能成才。”张茵强调,对“富二代”的教育,绝对要从小开始抓。她在国外读书的儿子,每个月的零花钱得靠工作去自力更生。
张茵表示,儿子以后如果在她的企业工作,必须从基层做起。“他应该每个部门都去适应,如生产、设备、热电等,因为我也是从最低层做起的。”张茵认为,如果准备让儿子接班,那么大家都得非常认可他的管理能力才行。“如果我的孩子能力不够,那么只会让他做股东,而不会让他做管理。”
洪晃则认为,“现在搞得‘富二代’像过街老鼠一样。对‘富二代’的态度,我觉得是同样的一种片面,几乎成了标题党,把所有仇富的心理和片面的理解都集中了起来,成为对一代年轻人的谴责。其实,‘富二代’被媒体‘示众’的全是一帮坏孩子。而这也恰好符合了社会的仇富心理,比较符合大众的情绪。但我认为媒体这样炒作是不全面也是不负任的报道。试想一种文化和一个国家,如果永远谴责下一代,那么还会有未来吗?”
网页链接:http://www.cb.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6&id=1012222&al
七、中信银行推出家族信托业务 助力财富传承
原标题:中信银行推出家族信托业务 助力财富传承
“中信财富管理”品牌发布现场
为了向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助力家族财富保全与传承,中信银行南京分行于3月17日在南京举办了“中信财富管理”品牌发布暨家族信托业务推介会,携手中信集团旗下五大领域、八家金融子公司,合力打造“中信财富管理”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重点推出家族信托业务,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财富传承管理服务。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信诚人寿、天安财险等中信集团旗下协同单位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会议。
据了解,中信银行是全国最早一批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产品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三年来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近30%。作为中信银行系统内的标兵行,中信银行南京分行近年来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领域的专业提升、队伍建设、产品组合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优秀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操经验。中信银行“财富管理品牌”告别了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模式,围绕客户的真正需求,从品牌融合、产品组合、渠道整合、专业聚合的角度打造全领域、全流程的全新财富管理模式。“中信财富管理”通过定期发布 “中信财富指数”和“中信产品精选项目”, 指导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产品组合选择,通过设立“投资者、健康养生、未来领袖、悦动人生、旅行家”等五大俱乐部,满足客户投资、健康、运动、子女教育、旅游等需求,更好的服务江苏客户。
家族信托一直以来是高净值人群规划财富传承的利器。中信银行此次推出家族信托服务,为不同的高端客户量身定制符合其短期与长期利益的财富管理规划,为委托人提供财富隔离保全、保值增值和有效传承的定制化家族信托服务方案。其四大核心功能是:对家族资产进行隔离保护;实现灵活、私密的分配与传承安排;对多类别资产进行统筹、专业管理;进行税务筹划与慈善安排。相对于业界其他信托服务,中信家族信托充分依托集团内部优质资源和平台优势,在体系构建、资源整合、跨平台合作等方面均具有开创性和领先意义,目前业务范围已涵盖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资产管理等行业和领域,能够为高净值人士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财富传承管理服务。
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王志军表示,此次“中信财富管理”品牌和家族信托业务在南京发布,标志着中信银行南京分行高端客户财富管理服务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显示了中信银行不断创新、提升财富管理服务水平的信心和能力,今后将凭借中信集团强大的品牌与综合平台实力以及不断积累的实战经验,进一步推进“中信财富管理”品牌及家族信托业务的创新发展,为更多客户提供尊崇服务。(程迟、顾晓鸥)
网页链接:http://news.ifeng.com/a/20160317/47924189_0.shtml
八、私·礼·传·家——平安的家族企业传承之道 财富不止于拥有,更在于传承!(组图)
2016-01-15 03:26:3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出版的《平安·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案例典集》显示,越来越多家族企业不仅关注创业创富,更关心家族财富与产业能否代代薪火相传,打破“富不过三”的魔咒。
有研究表明,欧美国家家族企业第一代能顺利传给第二代的只有30%,能传到第三代的有13%,能传到第四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平安银行10.70-0.02-0.19%
代的仅有3%;目前,中国55岁左右的家族企业主约有300万人,换言之,300万家族企业正迎来交班倒计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欧美多数家族企业财富传承失败的苦果。
正是基于对财富的全方位诠释,平安银行私人银行致力于搭建的专业金融服务和咨询平台,以家族信托规划、保障传承规划为主体,帮助家族企业实现物质财富的顺利传承,树立中国家族的传承典范,助力中国望族的水到渠成,保证精神财富和社会责任的薪火相传。
目前,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突破性地从“私”、“礼”、“传”、“家”四个维度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具有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特色的家族信托服务,并从个人、企业、家族三个层面满足客户需求,最终实现家族基业与文化的薪火相传。
私:私人定制。作为家族信托的最大优势之一,其私人定制化,结构灵活,可根据客户的个性和意愿进行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特殊目的。
礼:礼遇三重。除私人定制外,根据客户的普遍性需求,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家族信托服务推出了成长之礼、婚姻之礼、健康之礼三类标准化产品,分别从健康保障、子女抚养及婚姻保障三个维度,提供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家族信托服务,为客户家族的财富传承保驾护航。
传:传承为安。借助平安集团的广泛渠道与资源,提供在岸与离岸的双重结构保证,为客户搭建境内家族信托及离岸家族信托两个传承平台,根据客户税收居民身份、资产业务分布地域等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承方式,以优化高净值客户的资产组合,实现资产的稳定增长。
家:家族智慧。平安银行私人银行除了帮助家族企业实现物质财富的顺利传承外,还启动了“平安·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奖项”评选活动,力图借鉴全球家族传承智慧、树立中国家族文化传承的典范。
据悉,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的“家族信托”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其背后是平安银行私人银行所建立的综合家族服务体系“平安·家族通”。
作为业界首个创新的综合家族服务体系,“平安·家族通”旨在多维度考量中国高净值客户家族在投资、融资、全球配置、综合金融及咨询规划等的需求,提供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特有的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和延伸服务,使客户在家族信托以外的一系列家族传承需求也将由此获得专业、全面的满足。
相对较于业界其他信托服务,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私·礼·传·家”家族信托服务立足于综合强大的集团优势及平台优势,在体系构建、资源整合、跨平台合作等方面均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意义,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家族信托服务始终致力于为高净值客户实现家族传承,同时为业界树立行业典范。
网页链接:http://stock.sohu.com/20160115/n434573323.shtml
九、家族财富管理的本土路径
2015-11-23 10:24:13 来源:《财富管理》
文/本刊编辑部
家族财富管理的成功,依赖于以超越财富获取的更高目标来团结家族后代,将财富创造过程与家族成员个人价值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曾说:“家族企业的弊病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突破点。”初创期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在家族企业后期发展中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现。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中往往形成关系复杂的利益集团。面对血肉亲情的家族成员、居功自傲的创业元老,企业的规范化制度和决策程序往往难以发挥作用。企业外部的精英人才难在企业留住,企业的创新力和发展动力也逐渐减弱。
与此同时,转型升级成为重要挑战——所有权和治理结构不清晰成为家族企业扩张的隐患;经济转型期家族企业面临巨大挑战。此外,资产配置不够合理,代际传承困难重重,都是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问题。
需求多元,矛盾突出
市场容量剧增。从数量来看,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13年末,全国个
人资产6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比上年同期新增10万人,达到290万人;资产1亿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数量比上年同期新增2500人,达到6.7万人。由此可见,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中国的家族财富管理市场达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水平。
市场需求迫切。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在“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中,资源环境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尽管家族企业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已经累积了大量财富,但如何在新常态下使得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发展,从而使家族财富得以保值增值,是一个巨大难题。
此外,在新经济形势下,家族财富不仅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对已上市的家族企业来说,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以及新的全球经济形势对家族企业主提出了新的挑战。家族企业也越来越依赖国际化专业人士对家族资产规划提出建议。客户需求多元。从产品需求的角度来看,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由于财富管理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人们可供选择的产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客户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投资工具,客户需求出现了更多个性化元素。从服务需求的角度来看,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目标逐渐从传统的财富增值与追求高品质生活转变为财产保全、企业发展、财富传承、子女教育、财富传承等问题。此外,包括高端社交活动及政府沟通安排等在内的增值服务需求也越来越明显。
财富管理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与财富管理市场主体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机制存在很大的矛盾。财富管理业务要求从业机构能够建立起进入各种金融市场的投资渠道以及各种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渠道。另外,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往往还需要综合多种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传承矛盾突出。伴随着我国高净值人群不断扩大并进入传承阶段,如何让家族的财富、文化及信念得以传承永续,成为困扰“第一代”财富人士的难题。70%的家族企业在创始人去世或者退休之后,会被转售或者是被清算。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开始考虑财富传承问题。第一代财富人士希望保留一定的财富掌控权,二代财富继承人则希望在接管财富、特别是接管企业经营的同时应获得掌控权以使权力和责任相匹配,并获得充分的信任和发挥的空间。
机构服务无序。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大多数都将家族财富管理视作一个典型的利基市场。一大批具有私人银行或投行背景的专业人士,开始考虑转行投入家族财富管理行业。然而,传统金融行业转型而来的家族财富管理机构对传统产品、传统业务的过度依赖难有根本改变。
目前,绝大多数机构都致力于服务超高净值家庭,其中一些机构将家族财富管理作为一个营销(品牌)策略,来为其提供的服务营造一种高贵而富有品味的特质。一些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也将自己看作是家族财富管理机构,而它们能够提供的服务仅是原有的一些投资管理业务,或者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完全免费的“软性”服务,如一些沙龙或游玩的项目。
除此之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也纷纷对外宣称从事家族财富管理业务,遗憾的是,他们提供的服务很难界定为真正的家族财富管理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家族财富管理的私密性等原因,家族财富管理行业缺乏明确的服务流程及统一的服务标准。此外,当前的家族财富管理行业面临“有营销无开发、有推介无设计”的尴尬现状,即使个别机构对此有所作为,也都在开发和设计上流于形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涌入这一行业,市场需要一种具有公信力的基准来评价从业者的水平。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提供家族财富管理专业培训,对于家族财富管理机构的认证正也缺少统一的体系。在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市场方兴未艾,面临着人才欠缺、服务单一、产品单一等问题。为此,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在今年3月颁发了首批家族办公室牌照,蓝源资本、诺亚财富、宜信财富、以及睿璞四家机构旗下的家族办公室,从众多追逐者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中国式家族基金
由于中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历史较短,家族基金在家族财富管理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国内许多家族企业仍然以传统的“遗嘱”模式进行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该模式实质上属于个人财富的传承方式,而非家族企业传承的有效途径。
从长远来看,中国家族企业顶层“金融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特别是在代际传承的过程中,更需要家族基金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从国内、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相对成功的案例来看,家族企业传承“顶层设计”是较为成熟与适用面较广的模式:
家族基金的顶层设计
家族理事会。家族理事会主要由家族的核心成员及直系亲属组成。这些核心成员的遴选拥有严格及复杂的标准。家族理事会是家族核心规则的制定者,如家族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是家族核心事务的决策层。同时,家族理事会也是家族进行沟通的主要平台,通过定期的会议,最大程度实现家族利益。
家族办公室。家族办公室成员由家族聘任专业的家族财富管理人士组成,完全站在家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家族宪法和其他家族规则的框架内,执行家族理事会的相关决策。帮助家族成员执行家族基金的投资、慈善、保障等相关事务。
家族产业基金。家族产业基金一般采用有限合伙形式,普通合伙人为家族内部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成员,其它不参与管理的家族成员可作为有限合伙人加入,普通合伙人主要负责对家族企业主要业务的管理和经营,并决定影响家族企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对家族产业基金相关的并购、扩张、投资具有决定权力。
家族保障基金。家族保障基金主要是用来保障家族成员基本生活的基金,其设立形式分为家族信托基金、家族教育基金、家族医疗基金、保险等板块,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家族成员的基本生活不受家族企业经营状况的牵连,起到风险“隔离墙”的作用。
家族公益基金。家族公益基金主要是家族用来打造家族品牌,实现回馈社会理想等目的而设立的基金,公益基金必须按照家族设立的章程,进行符合家族理念和特色的捐赠及公益活动。
如此设计可以帮助家族长期保持对家族企业的控制权,并保障家族成员未来的生存发展,缓解家族成员之间的内部矛盾,实现家族意志与企业意志的统一,最终帮助家族实现顺利传承。
人才资本化
人才特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做出相应贡献的人,是社会中较为稀缺和关键的资源。现有研究认为,人才在家族财富当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休斯定义的家族财富包括三种形式的资本,首先是人才资本(定义为组成家族的所有个人)以及人力资本(定义为每个家族成员都知道的一切),其次才是金融资本。
所谓人才资本化,即将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实现人才价值,进而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转型升级、业务战略调整等阶段时,容易引发人才流失率急剧上升,致使家族企业处于人才难求、人才难留的窘境。这时就需要通过人才资本化的途径来解决家族企业人才发展的问题。
家族企业可以引进天使投资机制,支持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在家族企业的帮助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内容或工作项目,进行创业并与企业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
对家族企业来说,人才资本化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促进家族企业裂变式发展。裂变式发展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并在规模、技术、生产、装备、资金、品牌、管理、赢利能力和企业文化等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具备以后,根据自己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市场变化,为追逐一定的发展目标所采取的一种快速发展方式。具体方法为通过资产重组、制度创新、文化导入、管理克隆等手段,最终形成以母公司原有品牌为核心的快速发展的集团性公司。
裂变式发展模式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留住优秀人才。为优秀人才提供原有的资金、管理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支持,为员工提供多种创富途径,激励团队,延续企业的发展周期。
根据家族企业所处行业与发展方向和产品间黏性不同,企业通过人才资本化模式之一的“内部创业”实现裂变式发展的路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实际控股模式、阶段管理模式、独立子公司模式、拓宽产业链模式。
打造家族企业合伙人体系。在家族企业打造合伙人体系,得以将才能最优秀、流动性最高的团队精英集结在一起,保障人才队伍与管理体系的稳定,并建立一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与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合伙人体系的构建对家族企业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有多重优势。
稳定精英人才:通过给予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留住人才(合伙人除了经济利益提供的物质激励外,更有一种权力与地位的激励)。
共担责任风险:合伙人承担了由于业务失误或是公司业绩下滑、业绩虚假带来的相关连带责任,这种风险共担机制使得合伙人更重视产品质量的控制和风险的把握。
避免薪酬攀比:长期稳定的合伙人队伍,将从公司利润中分享利益,所以不会带来薪酬的相互攀比。
推崇长期发展:员工希望成为合伙人,因而不在乎短期收入。合伙人留存合伙收益的绝大部分作为公司股本金,在退伙时一次性得到大笔的退伙费,再度加强合伙人与公司的利益相关度,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案例一}
人才资本化解决传承过程中的人才问题
◆企业背景:
某企业为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外向型制造企业,经过20多年创业发展,现总资产约1亿美元,员工超过2000人。家族企业创始人为现任企业董事长,且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子女融入家族企业,并培养他们的能力。家族二代子女共三人,其中大女儿已成年,出国留学后回到企业中任职,分管企业文化,另外一子一女均未成年。
在该企业传承过程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原有的一批与创始人共同创业的早期团队已经成为企业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他们看来,企业今天的成就与其贡献密不可分。对于大女儿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其中很多人并不买账,董事长不得已才将女儿安排在了一个没有太多实权的企业文化部门。另一方面,企业的销售主管因为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想要带着现有销售团队单飞,更是给企业的长远发展蒙上了阴影。
◆解决方案:
整体分析,该企业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团队进入和退出机制问题。原有的僵化管理方式,使得有能力、有想法的新人难以上升到合适的职位,无法施展其抱负;而已经占据核心位置的高管由于缺少更大的想象空间失去了活力。针对人才问题,如何善用人才资本思维,设计出一套企业传承与人才共赢的解决方案?
首先,通过家族资本出资成立内部裂变式发展基金,并由其女儿作为基金管理人和控股人,专门投资于企业内部的创业项目。类似上述的销售高管可以与基金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基金在股权比例上绝对控股。新成立的公司可以以企业现有的销售业务为基础,基金是以大女儿的名义100%持股的公司,并且大女儿参与基金的投资决策以及控股企业的战略管理,由此也解决了大女儿逐步接管公司的路径问题。
其次,在接班人的选择上,参考国外建立家族理事会、家族宪法的做法,设计以家族成员共同参与的接班人考核机制,让子女不能因为有了传承制度就高枕无忧,通过考核给予适当的压力和督促,帮助其自身能力的不断发展。
{案例二}
中国式家族基金在传承与发展中的运用
◆企业背景:
家族创始人是某地区较为知名的传统制造企业主。该家族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企业主存在多段不同时期的婚姻关系,家族成员较多,成员之间关系复杂,但由于企业主本人年过六旬,传承压力逐渐增大。该企业属于传统制造型企业,多名子女对目前家族企业所处的行业前景并不看好,同时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并不融洽,相互攻讦,抢分财产的势头开始显现。
由于几个子女对企业经营不感兴趣,同时矛盾重重,如果直接将企业股权拆分进行分配的话,企业家担心企业可能很快被子女卖掉,多年辛苦打拼出来的企业旁落他人。同时,企业正处于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型的关键期,一旦家族中的矛盾引发企业战略决策失控,也会使企业陷入巨大的困难之中。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思路可以是“借传承来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尽管企业传承和转型升级是目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双重困境,但是如果将两者实现有机结合,则可以实现传承与升级并举的目标。
具体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家族产业基金,并由家族成员持有该基金份额,但是基金控制权利由家族委员会掌控,具体管理事务由家族办公室团队负责。家族产业基金直接控股当前的家族企业,并下设创新工场和产业基金,用于孵化和投资其企业相关产业链的新兴产业和技术,加速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案例三}
家族顶层设计解决家族内部纷争
◆企业背景:
浙江某地知名企业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企业由兄弟四人创办,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14年,企业总资产近10亿元,员工近千人。
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势的下行,企业的一些内部问题开始暴露,而企业股权比例多年来一直未变。老大占股将近60%,老二、老三、老四分别占13%左右,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老二作为管理者之一,其较强的能力渐渐得到大家认可,加之老大独断专行,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策,渐渐和风头正盛的老二发生了冲突。
在企业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兄弟二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老大甚至公开表示要将老二剔除管理层,二人一度准备闹上法庭,家族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家族资产也可能随时流失殆尽。同时随着子女长大,究竟是老大的儿子掌门还是老二的儿子控制,逐渐成为兄弟几人的难题。
针对以上难题,进行了以下方案的尝试:
第一,帮助家族设立家族理事会,由兄弟四人及其他德高望重的家族成员组成,制定家族宪法,其中核心约定:不可将家族资产( 企业股权) 转手外人;定期举行沟通会,缓解矛盾; 家族矛盾通过协商解决,不可公开化等等。
第二,由专业团队帮助家族设立有限合伙式的家族产业基金,家族产业基金全资控股家族企业,兄弟四人在家族企业中的股份折算成相同比例的基金股份,成为基金的股东。家族基金设立投决会,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在设定一定的要求和限制条件下,由相关家族成员、社会知名人士以及家族企业内部高管团队共同投票选举决定,兄弟四人作为候选人参与选举; 有限合伙人则由其他家庭成员组成。
有限合伙人只享有基金的收益权,普通合伙人享有基金运营管理权,而决策采用基金投决会的机制,投决会的固定成员必须拥有一定条件,如行业背景或相关法律背景等,同时引进不同的外部专家作为不固定的投决会成员, 根据决策内容邀请参加表决,确保每次的表决。
最终,老二在投票中成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得以行使基金乃至企业的运营权,老大作为创始人,其股份比例不变, 仍是60%,成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不再拥有企业的运营权和决策权。但老大仍以顾问的形式并成为投决会成员之一,保留对企业的建议权和表决权,并保持企业的顺利过渡和交接。
第三,约定家族成员在家族产业基金中的股权比例不得转让家族外部人士,但可以在家族成员之间按照家族内定的机制内部流通。
第四,家族基金对老大进行投资,支持老大另行创业,但家族基金保有所创企业控股权。
通过以上安排,既缓解了家族的内部矛盾, 又使企业能够顺利发展,不受家族矛盾牵连。
文章整理自蓝源家族财富管理研究院《中国家族财富管理研究报告》。
本文发表在《财富管理》杂志2015年11月刊上,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微信号:WEALTH财富管理
(责任编辑:HN026)
网页链接:http://money.hexun.com/2015-11-23/180738857.html
十、默多克又结婚了!有家族信托了不起啊?
最近,84岁的传媒大亨默多克又要结婚了,未婚妻是59岁前超模杰莉·霍尔。默多克又一次占据了媒体的财经版和娱乐版,成为大家的焦点。虽然默多克经历了四段婚姻,但对新闻集团的股价和管理没有造成多少影响,其家族财富也没有因此而大大缩水。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默多克至少设立了三个信托来持有新闻集团的股份,家族信托在其中起的作用功不可没。
默多克与新婚妻子杰莉-霍尔
看着默多克幸福的笑容
我不得不说一句
敢嫁给做了家族信托的男人
绝对真爱
因为有家族信托的男人翻起脸来
还真是TM的够狠
老默估计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潇洒
历史上天价分手费也是付过了
智慧总是来自于切肤之痛
学乖了而已
八卦,不确定真实性:邓文迪获得的分手费超过媒体先前预测的不到2000万美元。但与默多克第二位前妻安娜得到的分手费相比,邓文迪所得仅是零头。默多克与安娜离婚时支付后者17亿美元,为史上最贵离婚费之一。根据婚前和婚后协议,默多克与邓文迪离婚不会影响新闻集团和21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管理权、所有权和继承权。
————加菲猫老师点评
喂,喂,喂,家族信托,不管默多克离一次,还是结一次,你都上镜,这不,又抱默多克大腿,快撩起你的面纱来!
在欧美发达国家信托是常见的财富管理、财富传承的重要工具,比如杜邦家族、福特家族就设立了家族信托来管理其巨额财富。台湾的信托也方兴未艾,比如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家族身家合计近千亿元 ,设立了两个公益信托,所从事的公益活动支出,都只使用捐赠到信托里股票所配发的现金股利,而不用抛售股票,并且用现金股利增持台塑的股票,如今这两个公益信托的规模不断膨胀,王永庆家族对台塑集团的掌控也更加稳固。
大陆高净值人士对财富管理、财富传承也显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推出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4 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突破100 万亿,达到112 万亿元。随着财富增多和子女成长,高净值人士凸显两大财富目标,一是如何在保障现有财富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稳健增值,二是如何将财富有效、有益地传递给下一代。财富传承的工具有很多,比如立遗嘱、成立基金会、成立家族信托等,通过律师、财富管理师等专业人士的整体规划,整合股权、房产、黄金、艺术品等财富资源,综合运用几种工具搭建起财富传承的架构。家族信托堪称“皇冠上的明珠”,受到全世界高净值人士的广泛青睐。古根海姆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等巨富都运用信托的方式来管理家族财产,通过设定多样化、个性化的传承条件,以确保基业长青,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默多克是怎样设计家族信托的?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07年2月,默多克家族信托(the Murdoch Family Trust)将它持有的2600万股新闻集团的A股股票平均分给了默多克的6个孩子(包括邓文迪为其所生的两个女儿),这些股票当时的市值约6亿美元。但是由于A股股票没有投票权,且被放入了信托,这些财产分到子女手中只能享受收益,而不能介入公司运营。
新闻集团的决策权由A、B类股权双重投票机制构成,其中A类没有投票权,只有B类拥有投票权。默多克家族持有新闻集团近40%的B类股票,其中超过38.4%的B类股票由默多克家族信托基金持有。
同时,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的GCM信托公司(默多克家族信托基金运营方)的文件显示, 新闻集团B类股票的投票权跟邓文迪和她的两个女儿没有关系——默多克与前两任妻子的4个子女(第一任妻子帕特丽夏·布克诞下的普鲁登斯,第二个妻子安娜·托芙生下的伊丽莎白、詹姆斯和拉克兰)是这个信托的监管人,四个子女不但拥有对新闻集团的投票权,还可以在默多克去世后,指定信托的受托人。如此一来,新闻集团的控制权,实际上是掌握在默多克和前四个子女手中。
(上图为默多克家族关系图。数据来源:凤凰网)
这样设计的家族信托最大优势是:信托公司成为家族股份的法定持有人,而家庭成员拥有受益权和监督权,但没有所有权。家庭成员的任何变故或者分立都不会带来家族企业股权的转让或者分割,也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营运管理。
在与邓文迪的离婚案中,家族信托帮助默多克达到了两个重要目的:首先,作为父亲,他通过信托把财产分到两个最年幼的女儿手中,给他们受益权,尽到了抚养子女的义务。他的两个女儿虽然可定期领取所安排的分红,但无权处置信托财产,从而保护了企业和家族财产。同时,信托为邓文迪插手新闻集团业务设置了防火墙。由于信托财产不属于默多克个人所拥有,也非婚姻共同财产,即使和邓文迪离婚也不会直接导致股权之争,影响新闻集团的运作。
因此即便邓文迪一向精明过人,面对默多克的家族信托也无可奈何,离婚时分的两套房变便再无话可说。要知道,默多克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在与第二任妻子安娜·托芙时离婚时,由于当时未曾设立家族信托,默多克分给了第二任妻子17亿美元。
默多克借家族信托传承商业王国
图为默多克和次子,詹姆斯·默多克
根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6月17日,84岁的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在7月1日卸任21世纪福克斯CEO一职,由次子詹姆斯·默多克出任CEO。不仅是默多克,国内万达集团的王建林家族、娃哈哈集团宗庆后家族等商业王国也面临着企业传承的问题。
创始人把家族企业传递给下一代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是在目前创一代们集体面临退休,而中国经济又进入新常态的时刻。中国素有“富不过三代”的谚语,如何避免这样的命运?家族信托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从信托的角度,家族企业在传承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传承是绝对的还是受限的?如果创始人将他的股权平均分配给下一代或按下一代在公司的参与程度来分配,就属于绝对继承;如果创始人建立企业继承信托,那么就属于受限继承。
绝对继承面临的困境是:当创始人不止有一个孩子时,将企业交由一个孩子继承可能会被认为不公平,而交给几个孩子共同继承又会导致所有权的分散,最终毁掉整个企业。另一个困境是下一代可能打算将企业出售而非继承,而这并非是创始人想要看到的。
企业继承信托则可以避免绝对继承的弊端。创始人通过建立信托,将家族企业的股份放入信托中,同时把股权的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信托公司),而他的家族成员仅享有股份的受益权。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在家族企业问题上,上述信托有它的局限性。若信托基金内含有家族企业的股权,托管人(即信托公司,股权的法定所有人)通常会需要参与一定的公司操作。这与创始人所想要的不同——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亲自或由指定的家族成员或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自己的企业,也希望在他去世后他的家族或指定继承人可以对企业进行管理,避免托管人的干涉。
网页链接: